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这周在上海工作。
上周日晚抵达新天地朗庭酒店时,天已全黑。同行的工作室小伙伴不熟悉这一带,正讨论去哪里吃一口,我平时是个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女人,一般到这个时候都不吭气,这次非常自豪地跳出来,为大家介绍:
站在黄陂南路淮海中路交接的十字路口,一角是Tiffany,买不起大珠宝,里面蓝色Tiffany café很值得小坐,一角是苹果店,一角是K11大厦,一层有全家超市,楼下有个美术馆,一角是新天地Plaza,楼上三四层有三联书店,里面有ELLE CAF,B1和B2有很多好吃的,还有一条地下通道可以去地铁及可以走到对面K11……
ELLE的办公室在K11,曾经无数个加班的夜,从办公室精疲力尽出来,在全家买瓶酸奶或果汁,然后站在这个十字路口,让自己发一会呆,不错眼珠地盯着红绿灯和对面香港广场的霓虹大屏……
清晨,酒店窗外的K11第二天早上八点起床,拉开房间窗帘,对面是蓝天白云中的K11大厦。那一瞬回忆如海:
想起办公室很多小伙伴。
想起自己在会议室里发飙的样子:
为什么早上十点才开会还有人迟到?
想起加班到半夜,同事蹿进我的小屋:姐还有没有香槟?开一瓶!可能因为编辑部拍了一期好封面,或市场部做了一场有影响力的活动,再或广告部拿下一笔大单……
想起办公室每当多了一位新娘新郎或有女孩子升级做娘,早上每个人桌上,都会收到小小的温暖的同喜礼盒…….
窗前站半晌,时光在流淌。
回忆像一首舒缓甜蜜的老情歌,一段段旋律悠扬地飘过......
上海这座城,就像生命里一位老情人,这么多年,和这个城市缠缠绵绵,总有剪不断的缘分。
上海时装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时装周创办于2003年,那年我是ILOOK杂志的主编。
03年专程从北京飞到上海,为了看LANVIN和Vivienne Westwood大秀。我这枚小编辑好激动,在国内就有机会看到国际品牌的大秀。
2006年,我出任ELLE主编,开始13年的京沪双城生活。
上海时装周从2006年聚焦原创设计师领域。从那年起,我在上海时装周认识了很多本土设计师朋友。
上海时装周推广大使聘书2003年至今,19年里每一季,我都曾经在现场:在秀场,在论坛,在平台活动,在设计师小店…….上海时装周见证了一个女主编的成长,我见证了时装周逐年壮大越办越有影响力的过程。
当收到组委会“上海时装周推广大使”的邀请时,感觉自己“回家”了,回到上海,回到时装领域,回到继续支持与参与的中国时尚产业。
主持人Audrey,吕燕和我在新闻发布会我认识吕燕的时候,她是一名时装模特。我任职ILOOK和ELLE主编时,都曾拍摄燕子的封面和时装大片;后来她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品牌COMME MOI。从前常常拍她,现在常常穿她设计的衣服。
JUDY HUA的针织衫发布会上很多人问我穿的一套灰色针织衫来自何处 ,这是上海设计师JUDY HUA几季前的衣服。
2009年上海时装周,JUDY是那季“最佳造型奖”获得者,我是颁奖嘉宾,从此成为朋友,后来我在很多重要场合,穿过很多件JUDY设计的衣服。她是有艺术气息的女设计师,并把她的艺术气息带进了她设计的衣服。
上图发布会那件外面的格呢大衣,是10年前在巴黎读设计做设计的中国设计师大为的设计,他的品牌就叫DAWEI。
那年他获得法国版ELLE举办的有Karl Lagerfeld,JPG等大设计师做评委的设计新秀大赛金奖,我由此在巴黎认识了他。后来很多年,每年巴黎时装周都去大为的showroom看他的新设计。天一转凉,就跑去他的样衣间借件大衣去看秀。去年他搬回北京,本季将在上海时装周作新季发布秀。
最好的故事,不仅仅是时装、设计与秀场,还有成长、情谊与缘分 。
晚上,我站在那个熟悉的十字路口,熟悉地发呆时,想起看过的某一本闲书中提及的印度上师的话:
遇见是相遇,
分离也是相遇。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
真正理解这段话,需要时间和阅历。需要遇见,也需要分离;需要努力得到,也需要经历失去……
也许大师是想告诉我们有关因果的道理,好事坏事,团聚分离,都是“久别重逢“,都值得回味与珍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