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什么狗跑得最快?它的速度在自然界中算什么水平的?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狗是格雷伊猎犬,也称灵缇,它有着的修长强健的四肢、发达的胸肌以及流线的体型,这使得它的最高时速可达72公里,是已知跑的最快的犬科动物,超过了它们的祖先狼(60公里每小时)。

如今的狗虽然有多达数十个品种,但是它们都是家犬,是由狼驯化而来的,只不过,作为第一种被人类驯化的动物,狗与人相处时间已经超过了1.5万年。在如此漫长的相处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对狗进行了筛选,所以就出现五花八门的家犬品种。
那么,为何灵缇能跑这么快呢?它在陆地动物中的速度能不能进前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灵缇能跑这么快,首先还是要从根里说,也就是狗的共同祖先狼。从目前的考古证据看,人类早在距今约1.5万年前就将狼驯化成了狗,而狼在野生环境下,捕猎除了要靠团队的配合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奔跑。

狼群在捕猎时,是先冲向猎物(通常是群居动物),然后在猎物逃走时,一直在后面紧跟着,这个过程通常要持续1-2公里,而速度通常保持在40公里每小时左右,当然,也有长距离的奔袭,比如动物学家们曾经在北美观察到一匹狼连续追逐了一头马鹿21公里。
高速且长距离的奔跑会大量消耗猎物的体力,等到猎物精疲力尽时,捕猎的风险也会降低,毕竟狼群捕猎的都是大型有蹄类动物,如果一只大型猎物看到狼后,不跑,它们通常会放弃捕猎。因此,狗的奔跑能力其实是源于狼群的生存本能。

其次是人为筛选。狼被驯化的时间要远早于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因为根据考古的发现来看,人类最早是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开始种植的,因此,在人类驯化狼时,人依然过着采集的生活,肉食来源主要是打猎。
要知道打猎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方面是中大型动物不容易捕杀,一方面是因为有中大型食草动物活跃的地方必然会有食肉动物。

此时,狼的驯化就比较关键了,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食肉动物,狼的捕猎能力很强,而且它们擅长长距离的追击,这样用驯化后的狗来消耗猎物的体力,人再紧随其后过来用石器工具捕杀,其效率提高了,危险性降低了,所以,最早的狗其实就是作为猎犬存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驯化的动物越来越多,种植的农作物也越来越多,狗就被分成几类:护卫犬、牧羊犬、猎犬,随着狗的分类越来越精细化,人对它们的定向培育也越来越明显。

猎犬可以分为视觉型猎犬和嗅觉型猎犬两大类,其中后者耳朵比较大,听觉非常的优秀,前者身体比较纤细,视力非常的好,适合在开阔的地带狩猎,而我们今天说的灵缇就是典型的视觉型猎犬。
视觉型猎犬由于是在开阔地带使用的,它们的视力非常好,能够发现远处的猎物,此时它们的奔跑速度就尤为重要的(距离较远,需要极快的速度),所以从距今约6000年前,灵缇的祖先品种就已经出现了(古埃及墓中的浅浮雕刻画的形象比较接近灵缇)。

经过长时间的人工筛选,再加上如今的灵缇通常作为赛犬出现的,所以它们的速度进一步地被优化,成为了如今犬科下的速度之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界中,速度与耐力通常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速度越快的动物,其耐力越差,这是因为极快的速度需要大量的能量消耗,同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一种动物跑的极快,耐力又极强(跑的远),那它很容易身体过热而死。
因此,灵缇的速度虽然快,但是其耐力很差,适合短距离的追击,而且虽然灵缇的速度很快,但平时它们是比较喜欢安静的狗,不像其他的狗那样需要太大的运动量。

在自然界中,速度排名前十的动物都在天上,第一是游隼,其俯冲速度最快可达389公里每小时,第十位是灰头信天翁,它的速度可达127公里每小时,这比陆地上最快的动物猎豹都要快。

而在陆地上,灵缇的速度能排进前十,但是前五是无缘的,第一名当然是猎豹了,它的速度可达120公里每小时,第二名是鸵鸟,它的速度可达96公里每小时,第三名是叉角羚和奎特马,它们的最快速度是一样的,都达到了88.5公里每小时,第四名是跳羚,其速度可达88公里每小时,第五名是斑纹角马和狮子,其速度可达80.5公里每小时,第六名是印度黑羚羊,其速度可达80公里每小时。
第七名(其实不算并列的名次,它应该是第九名)才是灵缇,它比第六名的速度慢了8公里每小时。

在狗界,乃至整个犬科动物中,速度最快的当属灵缇了,因为这是人类培育了上千年的猎犬,通过人为的选择将它们的速度最大化。但同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于同一类的动物来说,它们得到了优于其他同类的速度,就必须减小耐力,毕竟跑得慢且远,有时间散热,跑的快再跑的远,最后非得跑死不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