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八路一念之差,一个降级处理;一个一撸到底

  

  记得我父亲说,这二个人都是我们山东老家村里的人,也都是1942入伍的八路,下面我分别说说他们当年因为何事受了处分,各自最终的命运如何?

  第一位是个说话直爽,打仗勇敢的“拼命三郎”营长。1948年打下济南城时冲锋陷阵,手臂挂了花也没下战场。一天他带着通信员去团部开会,吃过午饭回来时经过一处广场,忽然听到一阵戏曲声,这是他最喜欢但又多年看不到的吕剧,“走,我们去看看。”说罢他就和通信员来到入场口要进去,“看戏先买票,”把门的人把他们拦住了,他说:“我们当兵的哪有钱啊?(那时实行的是供给制)就看一会怕什么?”说着就挤开人家往里走(估计午饭时喝过酒了)。这时里面也有人出来挡住他们,旁边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营长的脸上挂不住了,“济南城俺都拿下了”说着竟一下子就拔出了手枪。“放下你的枪!”人群里突然站出了一个中年军人,他身后有两个战士上来就夺下了他的手枪,人家要不是看在他络在脖子那带着血渍绷带的份上,当时恐怕就把他捆了。来人厉声问他是哪个部队的……

  为了这件事他被降为排长,到抗美援朝时还是个连长,后来牺牲在朝鲜没有回来。

  第二位没有死,他犯的错就更离奇了。此人脑筋活络能说会道,是部队的后勤处长。渡江战役以后,部队进了南京。处长有个远房表哥在南京做生意,请他到家里吃饭,酒足饭饱之余,表哥说乡下的老丈人有大烟瘾,自己给他买了点烟土想给他送过去,又怕带着被检查出来没收。处长想想觉得此事不难,让他准备好了以后来找自己。二天后,表哥坐上了给部队送粮返程的车,没想到出城的时候就被查到了,表哥那天带着百十两黄金。

  这下子处长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了,当时部队急着南下打仗,谁有功夫和他纠缠不清?结果被一撸到底回了原籍。欲问他后来怎么样?生产队里赶大车。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位高权重的大干部风光体面,根本看不到他们处事决策时如履薄冰。人生之路固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要是二位老八路当初没有那么一念之差,日后他们的前途会怎样?欢迎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喜欢听我故事的朋友,敬请关注点赞留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