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3岁参军入伍,51岁升少将,父亲是活到100岁的上将

  中国有句俗话叫:“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位解放军少将的故事,他出身革命家庭,23岁参军入伍,51岁晋升为少将,同时,他的父亲也是将军,而且还是活到100岁的上将。

  

  这位解放军少将名叫李小军。李小军出生于1945年,山东荣成人,1968年,23岁的李小军加入解放军,成为陆军88师262团2营4连的一名战士。李小军本来就出自革命家庭,从小受革命思想熏陶,因此入伍后表现非常优秀,不久后就升任班长,此后又陆续担任了排长、济南军区独立坦克团作战训练参谋等职务,也是在此期间,李小军与装甲兵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在济南军区任职一段时间后,李小军又被调到福州军区,担任了福州军区独立坦克团7连连长、独立团1团1营营长等职务。前面我们说了,李小军出自山东胶东地区,胶东地区的八路军后来陆续改编为华东野战军以及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建国后,三十一军培养了很多出自胶东地区的优秀将领。作为土生土长的胶东人,李小军后来也进入三十一军,担任了装甲兵处处长、坦克旅旅长等职务。

  

  为了培养李小军,1978年,上级部门把他送到装甲兵指挥学院学习,在学院当中,李小军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理论知识,他刻苦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请教,毕业后,表现优秀的李小军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担任了指挥管理系军事教研室的副师职教员。

  1987年,上级部门又把李小军送入国防大学基本系学习,让他接受更加系统的军事教育。从国防大学基本系毕业后,李小军被分配到总参谋部,成为了兵种部的一名处长,此后他又陆续担任了装甲兵学院副院长、总参谋部兵种部副部长。1996年,51岁的李小军晋升为少将,也是这一年,他被任命为装甲兵指挥学院院长。

  

  李小军具有丰富的军事理论,多年来著述颇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先后主持过我军三代坦克的发展论证,在国内外的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很有影响力的论文。比如,李小军主持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发展研究》,获得了军事科学研究一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除了科研方面之外,李小军在军事教学方面也颇有心得体会,比如他主持编写的《装甲兵作战指挥学》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军事教育书籍,这本书还获得了全军优质教材一等奖。

  

  后来李小军还陆续担任了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政委以及院长等职务,为解放军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2005年,60岁的李小军正式退役。值得一提的是,李小军出身将门,他的父亲名叫李耀文。李耀文出生于1918年,土地革命时期就开始参加革命,包括后续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他也有精彩表现。

  

  建国后,李耀文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1980年,李耀文担任了海军政委。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时,李耀文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上将。1990年,李耀文退役,2018年,李耀文因病去世,享年100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