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池塘里挖出宝贝,居然是春秋时期伍子胥报恩的信物

  1962年,江苏溧阳,一渔民清理池塘,妻子在岸边休息,他随手抓起一把泥,砸向妻子。没想到,泥巴里有一个闪着金光的瓜子。夫妻俩惊喜万分,赶紧收拾东西回家。谁知,这个“金瓜子”竟揭开了一段历史故事。

  这个渔民叫董法清,这天他和妻子来清理自家池塘,妻子却在岸边坐着休息。他一个人在池塘里汗流浃背地干活,心里感到生气,便抓起一把泥,砸向妻子。

  没想到,这泥巴掉在地上,里面露出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他妻子扒拉出来一看,有点像瓜子。他见状,也忙不迭地从池塘里出来,俩人看这东西怪稀奇,就赶紧收拾回家了。

  夫妻俩一进屋,关好门,赶快把那东西放进盆里清洗干净,结果,这个像瓜子的东西,竟闪着金光。两人欣赏了半天,也不确定是否值钱。

  金瓜子

  过了几天,董法清去找了个懂行的人来看。谁知,这人瞪大眼睛研究了一会儿,小声说:给你120元。要知道六十年代的物价很低,100元相当于现在的10000元。

  董法清一听,心都快蹦出嗓子眼了,使劲点头答应。

  回到家,把钱拿给妻子看。夫妻俩高兴得合不拢嘴,妻子紧着说:“这小东西,居然如此值钱,咱们再去池塘找找吧。”

  两人着急忙慌的跑到池塘,一起在里面铲泥,果不其然,又找了两颗闪金光的瓜子。

  很快,董法清在自家池塘挖出宝贝的时,传遍村子。大家都开始到池塘里找宝贝,另一个村民,也挖出了一个刻有字的“金瓜子”。

  这消息一下在当地炸开了锅,惊动了文物管理局的人前来调查。后来,专业人员又在池塘里找到十几颗“金瓜子”,带回去研究。

  令谁都没想到的是,这小东西居然是两千年前春秋时期的产物。

  其实,这个“金瓜子”不是专门铸造成的,它就是一些零碎的金子,因为长相椭圆,看上去有点像瓜子的形状。

  “金瓜子”在春秋时期并不多见,它常见于明清时期,作为皇帝给官员的一种赏赐物品。

  春秋时期的“金瓜子”怎么会在溧阳呢?原来,在当地一直流传一个历史故事。

  公元前522年,楚国大臣伍奢遭人陷害,满门抄斩,他的儿子伍子胥幸运的逃出楚国。

  伍子胥离开楚国,准备逃亡吴国避灾。他一路上风餐露宿,途径溧阳濑水河,便在此饮水休息。

  伍子胥

  为了逃命,伍子胥路上几乎没吃东西,肚子饿得咕咕叫,他在河边喝完水,抬头正看见一个浣纱女。

  他顾不了那么多,跑到浣纱女面前,“能给我点吃的吗。”浣纱女看着眼前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就把洗纱面糊给伍子胥充饥。

  浣纱女

  吃饱喝足后,伍子胥向着浣纱女连连鞠躬,表示感谢,又向她表明了身份。随后,一步三回头的叮嘱浣纱女,“千万不要透露我的行踪!”

  谁知,浣纱女突然抱住一块石头,扑通一声跳进河里。伍子胥震惊的张着大嘴,愣在那里,过了一会,他回过神,对着河水发誓:“日后我翻身了,定要用千金报恩。”

  后来,伍子胥顺利的逃到吴国,得吴王重用,当上相国。他信守承诺,又来到溧阳四处打听浣纱女的家人,寻得无果后,便来到濑水河,在浣纱女跳水的地方,撒下三斗三升的“金瓜子”。

  这个故事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有明确的记载。

  伍子胥和浣纱女

  村民发现的这些“金瓜子”充分证明了历史故事,如今这些“金瓜子”陈列于溧阳县的博物馆中。

  人们因为这个故事,戏说这个浣纱女是一个“千金小姐”,此后这个词被用来形容富家女孩。

  伍子胥知恩善报,信守承诺,时过多年,不忘救命恩人的故事,流传至今。

  浣纱女不惜生命,为伍子胥保守秘密,实在令人感到。

  历史故事总能唤起人们美好的善德,懂得感恩于人,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你觉得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