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上群星闪耀的一战:毛泽东周恩来指挥,八十多位开国将帅参战

  在红军历史上,曾与国民党军队进行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但发生在1935年11月下旬的直罗镇战役非常独特,因为这一战的参战将帅名单实在是令人咋舌。

  简而言之,此战由毛泽东、周恩来两位开国领袖亲自指挥,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聂荣臻、罗荣桓五位开国元帅,以及徐海东、罗瑞卿、张云逸、黄克诚、陈赓、萧劲光这六位开国大将,萧华、刘亚楼等二十一位上将均各有戏份,共有80多位开国将帅参与其中,几乎拿出了当时中央红军的全部家底。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群星闪耀、彪炳军史的西北奠基之战。

  

  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这次战役的背景。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胜利结束了长征,经过短暂的休整,部队恢复了生机,中共中央作出决定,扩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由毛泽东任主席。

  为统一军事指挥,恢复一方面军番号,下辖一军团(陕甘支队改编而成)和十五军团。毛泽东安排中央机关及所有非战斗单位前往陕北苏区中心瓦窑堡。

  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南下与十五军团会合于甘泉。

  此刻,国民党以5个师的兵力大举“进剿”陕北,东路1个师沿洛川、鄜县大道北进,西路4个师由庆阳、合水沿葫芦河向廓县前进,企图乘一方面军立足未稳,来一个彻底的“清剿”。

  

  对于红军来说,形势是非常紧迫的,为了不给敌人构筑堡垒的时间,必须尽快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毛泽东站在地图旁认真分析了敌人的行踪,然后十分有把握地说:“既然敌人来了,我们岂有不见之理?”

  周恩来立即表示赞同:“那我们就来一个将计就计,在葫芦河一带给他一个下马威,集中吃掉他一部分。”

  一方面军总指挥彭德怀也来到地图旁说:“要打就狠狠地打,要让他感到痛才行。”

  

  于是,在毛泽东的主持、周恩来和彭德怀的共同决策下,制定了一个大的歼灭战计划,这就是名垂军史的直罗镇战役。

  直罗镇是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镇北葫芦河蜿蜒而来,从镇中流过,只有一条东西方向的道路穿镇而过。它的地形犹如一只口袋,正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场所。

  毛泽东来到前线,马上安排一军团代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前往预定地点实地考察。

  

  然后,毛泽东、周恩来召集两军团师以上干部作了战前安排:红一军团从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同时赶到直罗镇,对来犯之敌形成夹攻之势,歼灭其主力。

  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聂荣臻、罗荣桓、徐海东、罗瑞卿、张云逸、黄克诚、陈赓、萧劲光、萧华、刘亚楼等将帅分别出现在各自的指挥或战斗岗位上,全体将士严阵以待,只等着毛泽东、周恩来发出作战指令。

  11月20日下午,敌第一○九师3个团和第一○六师1个团在师长牛元峰率领下,借着6架飞机的掩护,来到直罗镇宿营。

  

  当时红军相当于国民党军队的力量还较为薄弱,牛元峰一心想通过此次率部“清剿”立功受赏,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看起来很弱小的红军其实有着不可思议的战斗力,而他自己犹如一只蚊子,早已有两个巴掌在等待拍他。

  次日拂晓,一声枪响惊醒了牛元峰,等他拉起部队,口袋阵早己布好,红二团、四团、五团和十五军团拦头,红四师堵尾,红二师冲腰,攻势如同潮水一般凶猛!

  一○九师被夹在两山之中的一条峡谷中,像一头被捆住四脚的牛,处处挨打。它很快就失去了还手之力,只有拼命地挣扎,并发出求援信号。

  

  此刻,毛泽东正在北山坡吴家台北端的临时指挥所里。他密切关注着阵地上的战斗,随时用电话指挥。

  左权把军团警卫连、侦察连、工兵连安排在指挥所周围担任毛泽东的警卫。周恩来则在南线直接指挥红十五军团,八十位将领各守其位。

  战斗不到两个小时,红军就占领了敌师部,歼灭了大部分敌人,牛元峰待援无望,只好率残部鼠窜而逃。红七十五师跟踪追击,在直罗镇西南山坡上将牛元峰击毙。

  毛泽东听到战报,笑着说:“这次直罗镇之役,是关键性的一战,也是有意义的一战,这可是给我们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搞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奠基礼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