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余华作品《活着》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余华

  《活着》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福贵,从一个富二代变为负二代后所经历的生活上、情感上、家庭上的种种苦难,然而面对这些苦难,福贵无暇赴死,而是勇敢地面对一个又一个人生困难,在送走了一位又一位亲人朋友后,最终云淡风轻的和一头老黄牛为生的故事。

  

  第一遍读这本书是在2020年的年初,当时读的电子版的《活着》,在疫情挥之不去的背景下,闲暇时间增多,我便开始粗浅的阅读,起初并没有太多的深刻体会,只是觉得福贵既可怜又可恨,同时也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平和他最终落得无依无靠的悲惨下场。

  直到今年,有幸去了一趟新华书店,看到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余华的《活着》,便想着买来重新读一读。没想到这一读,终于令我感受到了《活着》这本书的威力之巨大、后劲之威猛。

  

  这本书表面上是描述了富贵的种种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实际上是余华借着福贵这个角色深刻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和剧烈激荡的社会变化,并且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社会矛盾以及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下所展现的渺小。

  本书的泪点实在太多了,包括:福贵父亲的死、妻子家珍,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女婿二喜三人死在同一个医院,到最后孙子苦根的死都足以潸然泪下。

  一开始,福贵输光了家产,被自己的父亲责备后开始好好耕地,不再游手好闲。本来父子两人和儿子有庆联手将家里的光景变好,鸡变鹅,鹅变牛。没想到,福贵的父亲却在上厕所的时候意外离世,这样家里的重担就落在福贵和有庆身上。屋漏偏逢连夜雨,福贵的妻子家珍也在这时被迫离开了他,回到了娘家。即使这样,福贵也没有沉浸在抱怨和痛苦状态中,而是转身勤奋工作。

  余华

  俗话说的话,“由奢入俭难”,一个富二代在经历这么大磨难后依然乐观地活下去并努力工作,说明富贵成熟了,有了男人的责任和担当。

  后来,有庆由于献血时因献血量太多而被活活抽死,主要原因是医院里的医生为了巴结领导,故意这么做的。看似多么的荒唐,却在当时官僚主义的年代非常正常。

  凤霞因为生孩子(苦根)而大出血死亡,王二喜太过于想念自己的妻子因此到哪里都带着自己的儿子苦根,可是命运还是没有放过二喜,在一次作业中被水泥板活活夹死,连骨头都烂得稀碎。

  最后陪伴福贵的苦根竟因为吃了太多的豆子被活活噎死了。

  最后,老人福贵依旧坚强的活下去了,而且越来越乐观和洒脱。

  到这里,故事就基本结束了。不少读者读到此处时都会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作家余华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本书的看法和评价也都不同,我个人的评价是:以福贵这个微观的角色为切入点,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时代的历史和社会状态,以及福贵个人的经历遭遇。即讲了那个历史时代下的人与社会的故事,也讲了人在苦难面前的渺小和伟大以及积极乐观生活的人生态度。

  每个人活着都是不容易的,绝望本身也是不存在的,每一个想好好活下去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强者。也希望福贵的精神可以激励一个又一个绝望的人以坚强乐观的心态活下去,活下去、就有希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