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霸陵刷屏不断,再次印证《史记》为信史!

关注 陕西韩城旅游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过客
吾城 | 有故事的韩城 有味道的旅程
近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
发布了西汉帝陵项目
最新考古成果。
西安白鹿原江村大墓就是
西汉孝文皇帝刘恒的霸陵,
消息一出引发关注。

专家表示,
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
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
加之其周边分布
窦皇后陵、薄太后陵,
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元代以来,史料记载
文帝霸陵位于凤凰嘴下,
这一错距今竟已近千年!

关于刘恒,在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孝文本纪》中介绍的非常详细。全篇主要讲述了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一生的文治武功。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57年),庙号汉太宗,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最终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江村大墓是一座四条墓道的特大"亞"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地面没有封土。这与《史记·孝文本纪》记载的“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相一致。

《史记》中还记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可见,汉文帝绝对称得上最节俭的皇帝之一。

不过,汉文帝对自己节俭,对百姓们却十分仁厚,他不断下旨减免百姓赋税,给予百姓实惠。在汉文帝的治理下西汉国力不断强盛,府库充盈,开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景象。

汉陵考古队专家表示:
江村大墓遵循帝陵建制。
但没有封土、
陵园使用“石围界”,
一定程度节省了劳动力。
目前出土的陪葬品,
也不及母亲薄太后陵的规格,
这与《史记》中对刘恒的记载十分吻合。
可见,《史记》是一部可靠的信史。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夏阳人(今陕西韩城市)。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采集史迹传说。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编辑:韩城市景区管理委员会
=最温度、最深度,最情怀、最态度的平台

史记韩城 · 黄河文明古刹炉烟袅袅香,
晨钟暮鼓声声远。
琴瑟笙歌游人醉,
亭台望月灯火晚。
市井烟火的悠闲、澽桥望月的怀远、院落烹茶的雅趣,每一帧画面都典藏着韩城人全部的“浪漫”追求。
崇贤仰圣的风尚、耕读传家的传统、为国忧民的气节,每一个骄傲的背后,都成就着人文鼎盛的韩城、文节俱高的韩城。
心往韩城,长乐未央。黄河边的文史圣城,文明古国的诗意栖居地!
总要去趟韩城吧!
韩城,众生心中的文化圣境!
韩城,多少极致,多少诗意风韵?
叩问古城,你可记得我倾世倾城!
在韩城,遇见每一个有故事的你(上)
在韩城,遇见每一个有故事的你(下)
知音难觅,历史亏欠司马迁一个“管鲍之交”?
走心 | 心的韩城,心的古城,来过,便不再离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