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的青春期叛逆与自我救赎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亲戚也都是农民,距离书香门第,真是八竿子都打不着。没有家庭熏陶,也没有书香传承,小学时浑浑噩噩就过去了,不知道为啥要努力读书,也不知道读书能改变什么?

  初一下的数学课堂上,因为把玩一个新买的发卡,被新来的数学老师扔了一根粉笔头,责难了我几句。从此开始讨厌数学老师,数学课上,从来不抬头,不听也不看,我已经想不起来我是怎么应付平日作业和数学考试的了,大概是靠作弊吧,现在想想,也是真心不易。

  就这么叛逆地混过了三个学期,初三伊始,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带我去一个同村邻居家串门,貌似那个邻居是个老师,无意中聊起我的学习,父亲便顺便请教那人未来我该报考中专还是高中?(九十年代初,中专还比较吃香)那人问完我的成绩后,轻蔑地一笑:就你这成绩,还想挑出路和学校啊?学校不挑你就好了。年少懵懂的我,像是被猛然击了一拳,我的成长按钮也彷佛在此刻被按下了启动键。

  我开始恶补数学,每天晚自习回家后先完成作业,然后拿出初一初二的教科书自行补习功课,与此同时,其他科目也一并发力,该背背,该问问。多少个夜晚,父母都睡了,我还在挑灯夜战,实在困得不行了,睡前也会嘱咐母亲第二天一定要早点喊我起床(估计那时还没钱买闹钟)。母亲心疼我,第二天总是超过我的预期时间才喊我起床,醒来一看错过了我原计划的早读时间,每次我都急得直哭。上天从不会辜负努力的人,初三每次月考成绩都是全校张榜大排名,记得我的名字总是以几十名几十名的步伐往前进。最终,我超过分数线(忘记是几十分)被县城最好的高中录取。

  年少无知的学生时代,青春期孩子的心性不成熟,因为老师的一个举动或一句话,便会扼杀一个孩子对某个学科甚至整个学业的热情,老师言行举止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还好,我偶遇了一个激发我斗志的契机,感谢自己,没有放弃成长,通过努力,完成了初中阶段的自我救赎,最终给我的初中阶段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教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