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浔·文化寻根丨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

  软红香土灯如辰,花国鬓影诱行人。

  百载风华新世界,烟雨楼台话旧闻。

  新世界,是上海人的新世界,也是南浔人的新世界。

  建于1914年的新世界游艺场和新世界饭店,曾是十里洋场闻名遐迩的娱乐场所,堪称上海娱乐业的一面旗帜。

  1918年,南浔“八牛”之一邱家将其收购旗下,后大兴改革。这幢矗立在上海南京路、西藏路口的地标性建筑,承载了南浔一个家族旧日的荣光,记录了南浔一代人的锐意进取和务实笃行,也见证着南浔与上海一衣带水,结缘深厚。

  01

  浔沪往事,邱氏繁华入梦来

  提起新世界,绕不开南浔邱家;而提起邱家,绕不开邱仙槎这个名字。

  邱家在邱仙槎的手中积累起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一跃成为南浔“四象八牛”中的一头牛,靠的便是——辑里湖丝。

  受太平天国运动战事激烈,上海与南浔之间商路断绝。而邱仙槎一方面有保安局长兄邱笠亭的帮助,另一方面又有岳父家庄恒庆官丝行的支持,就这样赚起了差价生意。更让人叫绝的是,邱仙槎还在这样的乱世中想出了一个妙计——雇洋人运送湖丝。

  

  邱仙槎雇洋人运生丝(杨奕 绘)

  南浔浔根丛书第四辑《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中曾这样描述邱家的发家史:“‘海外商争市湖丝,岁盈且数十万,南浔之贸丝者日隆,隆起自先生始也。’在南浔以低价买进生丝,涉险运到上海后再以高价售出,每年数十万白银进账,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对于南浔丝商而言显然是个战略机遇期,银子就像滚雪球一样成倍增加,邱仙槎也因此迅速致富。”

  由此看来,邱仙槎不仅商业嗅觉敏锐,也堪称有勇有谋。那么作为邱家子孙的邱竹筠、邱培琳,能够大胆改革新世界,并大获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生丝贸易风险极大,邱家在完成了资本积累后很快把眼光瞄向房地产与金融,其中就包括上海的“新世界”。

  02

  大胆变革,薰天事业上青云

  新世界游艺场建于1914年,1915年8月落成开业,分南、北两部分,地下有地道相连。内设剧场、影院、书场,另配弹子房、溜冰场各一所,还设有商场、餐厅、茶室和儿童游乐设施。因设施齐全、项目繁多,“新世界”迅速成为上海滩最为著名的娱乐场所。

  

  新世界旧照

  1917年,“新世界”因经营不善一度低迷,直到1918年前后,邱仙槎七子邱竹筠出巨资盘下“新世界”,成为“新世界”新的主人。

  邱家在接办“新世界”后大兴改革。首先是对硬件设施进行扩容提质。在原址对面新建北部游乐园,增加布篷献艺场、自由厅和跑驴场等,使得“新世界”的活动项目更加丰富、时尚、刺激,更具现代感。

  其次是改善服务。将南楼改造成用餐、住宿为主的饭店,二楼、三楼改建成旅馆,仅保留底层的皇后剧场,使“新世界”形成了游、玩、吃、喝、购、憩一条龙服务。

  第三是对活动项目进行巧妙的配置。经常举办书画展、诗会、影展等活动,吸引不同阶层、爱好的市民前来参观。

  

  新世界游艺场总经理,邱家富三代邱培琳

  这种大胆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一时间游客纷至沓来,就连鲁迅、郭沫若等名家都曾光顾。著名藏书家与刻书家、南浔人刘承幹的日记中就多次出现前往“新世界”吃饭、游艺、观剧的记录。邱家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得“新世界”重获生机,开创了上海现代城市游乐园的新型经营模式。

  03

  别出心裁,文娱选秀开先河

  我们这一代人的选秀启蒙是什么?或许是“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可放眼一百年前,就连道旁小儿也知晓“花选”的名号。

  开选秀之先河,新世界功不可没。

  除却中国最早的选秀活动,还有中国最早的电影博览会,啤酒节、马戏表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那个新旧思潮碰撞的年代,敢为人先、抓住商机正是南浔人的特质。

  上海,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电影公司、明星包装、剧院宣传……为国人打开了一扇又一扇五光十色的窗口。当时的上海电影产业已经颇具雏形,在此种情况之下,业界同行之交流更能促进影业发展。

  1926年8月14日,历时一个月的电影博览会在新世界揭幕:“联合海上三十五家影片公司,选择新出品,分期开映,每天准映六大巨片,珠联璧合,斗异争奇,开海上影戏未有之奇观。”

  

  新世界宣传单

  新世界为扩大这次活动的影响还展开了一系列宣传攻势:除在《申报》《新闻报》上大做广告外,还出版了五期《电影博览会特号》,并在场内陈列所映影片的剧照和海报。新世界深谙雅俗共赏之道,特别举办了“电影女明星选举”这一活动。有《选举启事》表白活动初衷:“庶使银幕隽材得表公正之评判,银灯韵事永留艳影于人寰。”

  因此类活动在当时尚属首次,新鲜又有趣,所以博览会期间前来观看电影和投票选举的人络绎不绝,好评如潮,新世界进入最为辉煌的时期。

  

  《申报》上新世界宣传报道

  邱氏后人邱国骅曾说,新世界先后举办过上海市的“影后”“选美”比赛,德国的“海京伯”大马戏团表演等。每逢大的节日,还举办“喝啤酒”大赛,人人都可以免费狂饮啤酒,据说每次都有一些外国人,狂饮猛灌,到最后躺倒在地,口中冒出的啤酒犹如喷泉!

  从1918年到1937年,近20年的时间里,新世界游艺场作为邱家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带来了无数故事与万千风光。这个家庭还在新世界留下了一张四世同堂的合影,照片中邱家人安详和乐,既带着江南家族流传的恭谨风范,也代表着南浔人在上海的一段珍贵历史。

  

  邱家在新世界四世同堂照片

  1958年,新世界改组为百货商场,成为全国商业十强和上海最早上市的商业制企业。2005年,改建后的新世界城重新亮相,成为南京路上一座集购物、宾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娱乐城。夜幕降临,灯火之中的百年老店风貌依旧,不逊当年。

  04

  頔塘岸畔,庭院深深深几许

  受“新世界”等西方美学的影响,邱家后来在建筑修葺使用了中西合璧的方式。

  惇仁堂,作为留在南浔古镇頔塘故道南岸的邱氏老家,同样值得一书。

  邱氏老家原由东西两处组成。惇仁堂西号,位于下塘西街,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后来毁于抗战,也就是现在的垂虹公园;惇仁堂东号,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尚存,是一座精雕细作、庭院深深的百年大院,就是现在所称的“邱宅”。

  “惇厚仁义传家久”,“惇”与“仁”大概就是邱家老太爷的人生追求。

  

  邱家老宅现貌

  这里就是邱家人在南浔的根基。

  若是游客到此,难免会发现邱家大门似乎不够气派,仅有三开间的门面,比起三进、四进、五进的房屋,邱宅的一进、二进明显是缺了只“角”。

  而缺的这只“角”就是南浔董家的祠堂。董氏系南浔昔日的望族,后来逐渐没落。有人劝邱仙槎出重金买下董家祠堂,让邱宅显得方方正正,大门也可以造得更加气派。但邱仙槎却认为:人家的祠堂岂可轻动?我们家虽然有钱,也不能以钱势压人,而且人家书香门第,与其为邻不是正好可以借点书香气?其惇信仁厚,可见一斑。

  

  邱宅

  眼下,惇仁堂早已没有了豪宅的气象,但其留下的文化底蕴还在时不时惊艳世人的目光。

  据南浔文史专家徐顺泉回忆:早年工作人员在清理邱宅时,不仅发现了一些字画、美国原装的扑克牌、家具及烟榻等物件,还找到一件可以称得上是宝贝的好东西——那是一套明代董其昌所书魏晋诗人刘伶创作的《酒德颂》银杏板屏。

  

  《酒德颂》银杏板屏

  该板屏原来一共8块,后来找到6块,如今悬挂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石铭旧宅花厅之上,已是张氏故居的镇馆之宝之一。

  由此而得,邱家对文化的传承不可谓不深远。

  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涤尽沧桑波折,方显落落本色。如今在繁华商圈的抱拥下,新世界也正朝着新的世界进发,正如新一代的浔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奔腾在新时代的路上,朝着新的目标接续奋斗。

  参考文献:

  《好个新世界——南浔邱氏百年往事》作者:陆剑 浙江摄影出版社

  原标题:《沪浔·文化寻根丨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