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国殇》赏析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国殇》是《九歌》最具特殊风格的一篇,啊,以及烈的感情,壮烈场面的描写,送了楚国卫国将士的英雄气概。诗歌一开始就描写了一场残酷的战斗都已进行得十分激烈的程度。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一开始就写战场上的情况。“操吴戈兮被犀甲”,开门见山的把楚军战士披坚执锐的威武形象勾勒在我们面前,读后给人一种英勇无畏,无坚不摧的印象,同时也给全诗奠下了一个激扬悲壮的基调,预示着一场激烈的鏖战即将来到。下面三句,诗人笔锋直转,正面描写出战斗的场面:战车互相摩擦,短兵相接,锦旗遮蔽空,敌众若云,矢坠如雨,但处方教室冲锋陷阵,豪不气馁,就先恐后的与敌人搏斗。“旌蔽日兮敌若云”,这种夸张的描写,是形容敌兵多,敌力强大,处方是最众寡悬殊的情形下进行战斗。接着描写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楚方的失利。由于敌人来势凶猛,寡不敌众,结果楚军人马伤的伤,亡的亡。但是诗中写,楚国的将士却不肯后退一步。而是“援玉枹兮击鸣鼓”,这句话是说,虽然楚方将士伤亡严重,他们还是把战鼓擂的很响,他们以视死如归的决心要与敌人奋斗到底。至死也不放下武器,而且至死不屈:“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意思是说:楚国的战士们出去就不打算再回来了,是抱着必死决心参加战斗的,他们到很远战场上与敌人搏斗,战士们拿着最好的武器,在战斗中虽然身首分开但心中毫不畏惧。全诗的结尾,诗人以极大的敬意礼赞英武刚强,为国捐躯的英雄。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勇士们!虽身已死,但精神不死。他们的魂魄即使变成了鬼,也是鬼中的英雄。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诗篇,读起来非常深沉,悲壮,激发人的斗志。诗的风格也非常刚健,质朴,雄浑悲壮,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是从战斗经过写到对牺牲者的哀悼和歌声。这样够写的非常激烈,越写的悲壮、激烈,就能越衬托着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诗的内容和风格与《九歌》中那些缠绵悱恻的作品完全不同。是独树一帜的。

  《九歌》中除了《国殇》一篇外,都是神话故事题材。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