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宫刑被释放后,又经历了什么,为何好几次欲拔剑自刎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一生坎坷,几遭磨难。但他身残志坚,蒙冤忍辱著《太史公书》(即《史记》)。经与杜周等奸党拼死搏斗,方把此书流传于世。《太史公书》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当时誉满八百里秦川,时至今日依然光彩照人。
司马迁是个血气刚强的爱国志士。他多次蒙沉冤,受奇辱,几度轻生,但他想到史书未修,壮志未酬,便顽强地活了下来,终于把《太史公书》写完。从中不难看出他修身养性的真功。
太初元年,匈奴进犯,汉武帝派李陵御敌,李陵兵败被俘,汉武帝要抄斩李陵全家。司马迁从大局出发,劝说武帝不要诛杀李氏大小,并为其辩解,得罪李国舅等奸党,被害下狱,并提前处以宫刑。
这是对司马迁人格的莫大侮辱。堂堂七尺男儿,受此腐刑,使他有口难言,心如刀绞,真是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他欲解带自缢,但想起秦汉有史无书,国人拭目以待,先辈训教在耳,自己壮志未酬时,他把奇耻大辱埋在了心里,满腹怒气吞进肚里,在狱中奋笔修书。
司马迁被释放出狱后,杜周等奸党为羞辱他,让武帝封司马迁为中书令。中书令是专管宫廷闺阁文书的官,终日和嫔妃、宫女打交道。这对受过宫刑的司马迁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侮辱。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肌肤撕破易愈合,心头受伤恨难消。即使是这样,他还是以韩信受胯下之辱,后为大丈夫的例子来自我安慰,忍辱进出宫门,受尽宦官、粉黛之耻笑。为给后人留下史镜,以晓国富民强之理,忍辱活了下来,默默耕耘于史海。
最使司马迁难以忍受的是,杜周等奸党多次羞辱司马迁,又纵火烧掉司马迁住宅,把书稿毁之一炬。
但是,当他得知他的好友任安要杀掉杜周等奸佞时,怕小不忍而乱大谋,竭力劝阻。任安不解其意,竟与司马迁绝交。无情剑割断了他俩几十年的友谊。司马迁因没得到挚友的理解而悲痛欲绝,欲抽剑自刎,被妻子劝阻。从此司马迁含羞忍辱,修身养性,专心致志修写《太史公书》,终于为后人留下了这部不朽之作。正是:
血气方刚男儿汉,忍辱负重图宏愿。
倘若司马轻生死,哪有《史记》千古传。
司马迁所经受的苦难是常人无法忍受的,不仅身体上遭受苦难,在精神上更是深层的打击。然而正是心中有信仰,才使得他能够一直坚下来,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最终一步步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
当时的社会对司马迁来说是阴暗的,但是他靠着自己的坚持,让后人对他由衷地产生了敬意。历史记住的不是当初羞辱司马迁的那群得志小人,而是把可以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永久地刻在了功劳簿上。苍天不负人,历史总会去验证这个真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