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朱声达,将儿子送到8341部队后,官至武警部队副司令
朱声达自1931年参加红军之后,就一直活跃在战场上,在他的军旅生涯中,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朱声达也凭着自己的资历和战绩,在全军大授衔中荣获开国少将军衔,他不仅自己是个优秀革命战士,之后还将儿子送入部队,多年后他的儿子官至武警部队副司令。

朱声达出生于贫苦家庭,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也打过短工,一直备受地主压迫和欺诈,1931年他加入红军队伍,虽然只是个勤务兵,但他还是很开心,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湘鄂西苏区错误肃反开始了,因为段德昌他也遭受了牵连,险些被处决,好在贺龙救了他,之后他便开始跟随红二方面军进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斗,功绩多了职务也开始不断上升,鉴于他的资历和贡献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在革命的过程中,朱声达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1944年,他的长子出生了,那个时候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尾声,人们似乎早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因此朱声达为儿子取名为朱曙光,包含着所有人的期望。由于当时革命环境比较恶劣,为了孩子的安全,朱声达将儿子寄养在群众家中。

但因为当时群众们的生活也比较困难,朱曙光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导致营养不良,到了16岁时,他依旧十分瘦小,看上去和年龄完全不相符,尽管朱声达十分心疼儿子,但也知道这是实事所迫。1961年,朱曙光已经大专毕业,恰好中央警卫团到西安征兵,朱声达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儿子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于是他便将儿子送进了部队。
而中央警卫团其实就是解放军8341部队,这支部队具有十分强烈的神秘感,他们主要负责的就是保护中南海以及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工作,能够进入这样的部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份难得的荣耀,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保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朱曙光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十分珍惜。

参军之后,朱曙光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身份,所有人都不知道其实他的父亲是位开国少将,朱曙光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战士,和别人一样刻苦训练,但在他内心之中,不想让自己的父亲觉得丢人,因此在训练时他往往比其他战士更加努力,希望能够为父亲增光。在训练开始后,他们还要去农场参加劳动,当时要走110里的路程,这对于瘦小的朱曙光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他的表现被连长看在眼中,觉得他这份毅力着实难得,之后还将他提拔成连部文书。
有一次朱声达前往北京开会,在部队中他第一次看到参军后的儿子,这时候身边人才知道朱曙光的真实身份,后来朱声达得知儿子当了文书,立刻找到指导员,表示希望儿子能够进入战斗班,这样才能得到锻炼。进入战斗班之后,朱曙光表现的更加刻苦,各方面都十分优秀,职务也在不断晋升,在九年时间内成功成为武警中将。

工作上的朱曙光努力而勤奋,私下的他也时刻谨记父母的教诲,在生活中他表现的十分节俭,尽管从小生活在不错的环境中,可是他依旧养成了这种好习惯,或许是因为父亲的亲身示范,他从小就看惯了父母过这样的生活,他也觉得习惯了。

而他的人品也受人称赞,在工作中,经常帮助其他战友,因此在军中人缘非常不错,随着职位不断晋升,他也有了一定的威望,终于成为了父母眼中最大的骄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