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士族是怎么形成的?他们对王朝政局有多大的影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晋朝的大家族,相当长一段时间,连皇帝的废立都要看他们的眼色。民间流传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琅琊王氏与皇室司马氏共同执掌天下。
琅琊王氏代表人物有东晋丞相王道,东晋大将军王敦、竹林七贤王戎,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而谢家是通过淝水之战,让东晋在南方站稳了脚跟,谢家有风流倜傥的宰相谢安,东晋名将谢玄,著名的诗人谢灵运、女诗人谢道韫等。
王谢就是我们所说的门阀士族,那么什么叫门阀士族呢?他们又是凭什么能够控制皇室?
门阀士族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士族、士族世家。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他们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
门阀的形成、发展、壮大、衰亡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萌芽时期,士族阶级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无论是朝廷的征辟,还是诸侯国的察举,大多以阐述经学者为上选。
但由于经学教受很难,经学大师常将其独特见解传于子弟,于是累世经学,造成了累世公卿,这就是最初的萌芽。
随着经学这门学问代代相传,也逐渐形成了名门望族,这是文化上的垄断,所以这经学就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秘不外传,传出的都是自家子弟,因此世世代代都是他们这些家族的人做官。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东汉时期袁绍所在的汝南袁氏,家中竟然有五人位居三公,称为“四世三公”。被曹操杀的那个杨修呢,是弘农杨氏家族,也是四世三公,这是第一个垄断-文化垄断。
第二个阶段是形成时期。东汉建立后,刘秀分封了一大批功臣,这些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国家3/4的土地就掌握在那少数几个豪族手中。
门阀巨大的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大家都知道,农耕时代土地就是农民唯一的生活来源,没了土地就没了生活的来源,于是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豪族有了土地就有了财富,随着土地大量兼并,财富越来越多地掌握在豪门世家手里,所以他们就垄断了国家的经济,这是第二个垄断。
第三个垄断是书籍,当时的印刷业还不发达,书籍非常贵,这些豪门氏族将书籍掌握在自己手里,普通人连书都买不起,也读不起,更不要说弄懂经书。
第四个垄断人才的垄断。那些有学问的人才都出在那些士族大家里。比如我们熟悉的诸葛世家,就出了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等名人。当时有一句名言,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因此,如果有人想要做大事,必须取得豪门士族的支持,因为他们手里不仅有钱,还有人才。比如你想要起兵的话,第一需要粮食,找豪门士族,因为粮食在他们手里;第二需要兵器,兵器是铁打造的,因为铁矿在他们手里;第三,需要人才辅佐,找门阀士族因为人才门阀士族是代代相传;第四,打仗需要马,对不起你还得找他们,因为牧场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三国董卓之乱后,枭雄曹操父亲是一个宦官的养子出身,他被人瞧不起,所以曹操因自己出身于宦官的家族,就想要大大削弱门第的影响力,不依人才的出身决定其职务,因而历史上曹操有唯才是举的做法,那其实也是被逼的。
曹操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求贤若渴的美名。短歌行里,曹操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到了他儿子曹丕称帝的时候,就不得不和门阀搞好关系啦,因为曹丕要称帝,就不得不妥协,他必须求得那些门阀士族的支持,他才能坐上皇位。
并且如果还想要坐稳江山的话,那就更要求得他们的帮助。所以,曹丕称帝是得到北方门阀士族的支持的,得到别人的好处就要受人控制。因此,曹丕就接受群臣的设立“九品中正制”的提议。
九品中正制使各州郡分别推选大宗正一人,大中正产生小中正,中央推举人才分为九等。开始的时候,中正还能根据家世、道德、才能三方面来推选,后来就完全变成豪门手中的工具。他们就完全根据门第来选,以血统为标准,门第高就做高官,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门阀的衰落敬请期待下期内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