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0强榜单:苏州杭州都不低,深圳很意外
可能是不少人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了解不够,所以每年各城市的收入都争议许多。其实主要将人均收入视同工资而忽略了其他收入项目。尤其是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转移净收入比重走高,人均收入正在体现出各地社保体系的完善性。
2022年国内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前30强出炉了,多是我国现阶段城镇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城市。我们就以此榜的城市构成、收入高低等,来大致为大家解读下,可能更便于理解。

首先看到城镇居民与全体居民的人均收入排名是有很大出入的,主要是农村人口的收入不含在内,使得不少城市的收入排位就发生了很大变动。
比如按照全体居民排名,济南、马鞍山、南通等市都在30强之外,而它们的城镇居民收入都进入了前30;而厦门、珠海、东莞等城市的城镇人均收入的排位就明显走低许多。这是各城市的农村民生水平、城镇化率以及城镇工资等因素决定的,当然能进入前30的基本是都是城镇化水平很高的,看城镇居民收入更贴近实际。

唯一不变的是上海与北京,高高居前二。虽然2022年的疫情让两市的收入增长都很慢,但都双双突破了8.4万元/年,比其后的城市要高出一大截。这不仅源于两市的高工资水平,而且也与它们的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很高有关的,转移净收入奇高。
在全体居民榜单中居第三的深圳市,在此处竟然只能以7.27万居第11位,大跌眼镜吧?造成这偏差首先是它几乎100%的城镇化率,城镇趋同于全体;其次因养老金收入太少了而导致转移净收入为负,总收入被有所拉低,比诸多江浙城市都低。

江浙两省城镇居民的养老金水平都不低,薪酬水平也处于全国前列,再加上还有较高的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因此不少城市的城镇人均收入都是走高的。
其中苏州市2022年已近8万元,只低于沪京两市了;其次是浙江省会杭州,也要高于广州一些。另外还有宁波、南京、绍兴、无锡、温州等多个江浙城市都能高居前10,整体上是各省中城镇居民最富庶的两个地区。这与它们城镇居民就业成分,同时养老金水平也是偏高等都是有关的。

从30强榜单构成看,浙江省是最为突出的,它下辖的11个城市中居然能够9个上榜,充分体现了它的薪酬、经营和养老体系的全面高水平发展;江苏省与广东省也各有6席,但从省内分布状况看优势均衡,江苏六市全部来自沿江,而广东省的6城是清一色的珠三角核心区,这就说明问题了。
再加上山东省上榜3席,四个沿海大省就包揽了30强中的24席,再加上北上两大直辖市,剩下的名额就只有4个了,分别为厦门、长沙、马鞍山与武汉。天津市作为较发达直辖市未能上榜,是略有点遗憾的。

从分布情况看,沿海地区的优势还是非常大的,30强内属于中西部的城市寥寥无几而且收入都相对偏低。如其中最高的长沙市2022年为65190元,还挤不进前20;武汉市更低,只有58449元刚好做30强守门员。
最后从各市增长情况看,2022年受疫情影响而涨势受阻还是较明显的,除了武汉、温州、马鞍山等少数高于5%的外,多是在3%-4%之间的。不过这种状况将在2023年会改善,随着生产生活恢复便会恢复增长。
大家还是通过下表来具体了解它们的收入状况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