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微小说)
楼上楼下(微小说)
文/陶绍军
俗语说,隔壁邻居,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哪怕有个争吵,也是不记仇的。吵过闹过,依然要相处一辈子。因而,社会倡导和谐,最细微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家庭与家庭之间要和睦相处。毕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可最近真的有点烦。我好不容易才考了个学校,学了一门技术,找到一份工作。工作不是很高,但也算是有个保障。竭尽全力,搞了个按揭贷款,买了一套房在城市中心。仅靠这点微薄的工资已是压力太大,什么时候才能还清房贷以及车贷啊。想辞掉工作,到商海里去拼搏一番,说不定哪天也会爆发起来的。可凭我这能力,也只能保住我这份工作——一份旱涝保收的稳定工作,又有五险保障,老来的后顾之忧全解决了。不说大富大贵,仅凭稳定而又有保障这一点,许多人还很难找呢!因此,我倍加珍惜,害怕一旦失去工作就再也无法求生存了。
多少次,妻子都说:“你把工作辞了,我们一起打拼。”
妻子不太明白世道之难闯。急于求成地想发财。可我也担心,一旦失业,在商海里浮沉,害怕被淹没。于是第一次拒绝了妻子的提议。
不过,我还是想了一个安慰妻子的办法:“把这房子装修一下,学老四家那样,整套难出租的话,隔成单间公寓。收点租金。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衣食无忧。”
妻子一听:“发大财不行,但这个办法可靠。”
于是我们夫妻二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决定把房屋改成商住房,把不动产变为致富的法宝。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骑着车,去联系装修老板。谈好价格后,选一个良辰吉日,就开始装修了。一装修,材料如砖沙、水泥等就要大车大车地往小区拉,背进电梯往楼上运,不知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楼下住户的不满和记恨。投诉到物业办公室,物业的保安天天来查。说我家的材料太重,在楼顶乱搭乱建。作为物业工作人员只有下整改通知书。我也在通知书上签字。但楼下的住户还是好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似的告到社区,告到住建局,直到住建局的同志下整改通知书为止。此时,我不得不停了,不得违法乱纪,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于是,我想发一点额外之财的梦向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俗话说,民不告,官不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倒希望能够像这样邻里之间,楼到楼下能相互监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里相互监督。敢于与一切邪恶做斗争!民间和谐,国之兴盛。
于是,我们又打消了靠仅有的一点固定资源挣点额外收入的念头。可是,我们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别人都那么顺利,而我们却与邻里间就如此难相处呢?正如常言所说:别人做起来顺顺趟趟,自己做起来棍棍棒棒。都说见人发财心不慌。可我还有房贷、车贷要偿还。
邻里之间,相互监督是好事。可为什么只盯着我不放,而是不是热不起别人呢?
我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发生在许多年以前。我还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一个称不上地头蛇也称不上霸道之人的邻居,与我杠上了。他与我争吵起来。
他看着我没有家庭背景,没有人为我撑腰,完全是一副前无杀手后无救兵的样子,就欺凌我。气势汹汹地大骂特骂,还扇了我一记耳光。找到厂领导处理。他说没有打伤我。不服从厂里领导的解决。不仅如此,还继续骂我:“草包,大背箩。”
没有办法,厂里只好移交派出所处理。派出所要求医院鉴定。没有伤无法定案。于是又重新到专医院鉴定,恰巧遇上一个朋友在医院。他说:“鉴定结果没有伤,耳膜钻孔不是伤吗?”于是鉴定结果就定为耳膜钻孔。拿着这份鉴定书,我走进了派出所。就可以以故意伤人先拘留15天。可是,他现在变了,不在骂我是草包了。他跪下向我求饶。
我想,大家坎上坎下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既然他认错了,还有什么不可原谅的呢?
邻里和谐,还需要彼此尊重和相互包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