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藏着三大赢家智慧,学会一个,人生也会大有改观

  欢迎大家来学习《道德经解密81讲》!我之前组织过很多有关《道德经》零散的文章,而这次,将会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做一个思想上的提升,系统地谈《道德经》。能让大家全面、系统地学习它。

  希望你能有所收获,今天讲第一讲,请您阅读。

  《道德经》作为道教经典之作,虽仅仅五千余字,却道尽宇宙万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哲学思考,全书虽深奥难懂,却仍深得世人的喜爱。

  很多人将其视作人生开悟的必读经典,读懂《道德经》不但有助提升智慧,还能为身处困境的我们解惑答疑,指点迷津,让人生大有改观。特别是书中藏着的三大赢家智慧,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下面一起来看看。

  01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始终将人与自然放在相互融合,彼此统一的关系里。

  老子认为,人不是天地间的主宰,亦不是所谓命运的奴仆。人在天地间只要遵循自然运转的规律,适时适度地发挥能力,就会得到助力从而运势通达、功成名就,但如果人任性妄为,随心所欲,必定受到自然规律的打击和摧毁。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道法自然”是指让宇宙万物按其天然本性生长发展,让万物呈现其“自然而然”的状态。鱼跃鸟飞,山清水秀,这种自然舒展,不被人为刻意掌控、过度利用的状态,才是自然宇宙最和谐稳定的状态。

  人与自然环境是无法脱离的一个整体,所以,整个世界都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毕竟人类善待环境,也是善待自己。

  

  《道德经》第三章说:“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老子的治国思想一直以“无为而治”为核心,所谓“无为而治”是说人不要过分干预自然天性,不做过分的人为努力,不任意作为。

  他主张不让民众产生过分的欲念,特别强调有智慧的人要注重个人修养,能够自控妄为的私欲,剔除那些不良企图。按“无为”的原则治理国家,凡事都呈现“自然而然”的状态,天下就太平了。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就是企业管理者要放权,只在大事上有所为,把具体事务交给下属去执行。

  管理者只能是发布指令,给下属指派任务,而不是亲手帮下属做事。当每个下属各施其责,发挥各自能力的时候,也就说明管理者正常发挥了领导力。反之,作为一家公司的高管,如果“事必躬亲”,那么只能说明他的领导力不够。

  

  仔细观察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表面看上去很“闲”的管理者,反而带领的团队更出色,而且下属们与他的关系也更为和洽。

  相反,那些看上去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累得喘不过气的管理者,总是对着下属们指责批评,甚至怒目谩骂,往往这样的团队一点都不团结,工作效率自然也不高。

  《三国志》也说:“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有智慧的人做事会顺从自然规律,懂得审时度势,谋势而动,不过分强求。

  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出现了问题,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调整自我,在心态上,放下控制,放下执念,顺应自然规律,调和事态到“自然而然”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无为而治”并非让我们躺平不动,而是减少过度人为操作,只做“自然”之事。

  可以说,一个人想获得成就,自然规律就是用来调和运势的必备工具,也是行走世间必须遵循的言行法则。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7%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