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政绩可称千古一帝?解密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极高,不仅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还因为他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后世学者用“千古一帝”、“祖龙”等称号遵奉他。那么秦始皇究竟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秦始皇为中国历史做出的十大贡献。

  电视剧《大秦帝国》剧照一、定于一统

  秦朝疆域图战国末期,秦国改革比较彻底,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他所拥有的领土超过了山东六国,综合国力最强,再加上有着贤明的君臣,所以秦统一天下,已经成了水到渠成的历史大事。

  秦王嬴政充分运用秦国军事力量雄厚的有利条件,抓住有利时机,制定合理的战略战术,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军首先灭掉韩国开始,到二十六年(前221年),齐王建投降,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全国顺利兼并了山东六国,统一了全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集权的形式统一了中国。

  二、北定匈奴

  名将蒙恬匈奴是北方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蒙恬集中优势兵力穷追猛打,迅速收复了河南地。接着,他乘胜进军又攻取了高阙、北假,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九原郡。为了加强对匈奴的防御,秦始皇下令把以往秦、赵、燕等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碣石的万里长城。

  三、南抚夷越

  平定南越图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分兵五路征伐南越。清军进入岭南之后,遭到了越人的顽强抵抗,再加上后勤补给困难,战争长期处于胶着状态。为了解决物资运输问题,秦始皇派监御史禄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之间的水道。秦军由长江、湘江可直接到达珠江,给南越以沉重的打击。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又征发有罪吏、逋亡人、赘婿、商人等七科谪投入对越战争。秦始皇最终平定了全岭南,在此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后来又不断迁徙内地民众和罪犯来此屯戍,从此加强了与这里的联系,通过长期的战争,秦朝疆域空前辽阔,形成了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4)确立皇帝制度

  唐国强饰演秦始皇 剧照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山东六国被吞并后,嬴政自恃“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不愿延用以往君王的名号,因而召集大臣要求议论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建议使用泰皇,嬴政并不满意,只采取一个皇字,加上帝字,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把皇位传给子孙,后继者言称二世,三世皇帝,希望传之万世,从此皇帝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名号。

  (5)废分封,设郡县

  三十六郡县图四十八郡县图丞相王绾等建议分封皇子为王,以便偏远地区。秦始皇上群臣讨论,群臣都普遍赞同分封,唯独廷尉李斯反对。李斯主张全面实行郡县,秦始皇也认为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国家统一,由此采取了李斯的建议,划分天下为36郡,在全国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此后,秦始皇通过南征北战、又陆续增加了南海、桂林、象郡等郡。有学者认为,秦代的郡县数目,约在四十八个左右。

  (6)创立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九卿示意图秦朝统一后,开始整理各国官制。一般来说,秦是三公九卿制,更准确的说法是以丞相为首的中央行政体制。所谓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或由左右二员、或是一员,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为百官之长。太尉主武兵,掌武事,协助皇帝掌管军政事务。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为皇帝的机要秘书,掌管图籍、章奏、印玺,也监查百官。

  秦设立宰相制度,本意是彻底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丞相不世袭,也非终身职)。但丞相的尊崇和强权,必然会和君权发生冲突。于是专制君主必然要从制度上削弱相权。

  (7)确立封建赋役制度

  秦朝在“令黔首自实田”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封建赋役制度。秦代的田租是按土地数量征收的实物税。既有粮食谷粟,也有刍藁。口赋是按照人头征收的税款,这是一种货币税款。秦代的役分为更卒、正卒和戍卒。“更卒”是指服一定期限的徭役,期满即可更换。更卒从十七岁开始,有爵者五十六岁止役,无爵者六十岁止役。其一班在本郡服役,法定时间为一个月,应役者也可以出钱雇人代役。服役的内容有修筑城墙等。

  (8)建立全国交通网络

  秦始皇为了有效的控制地方,保持帝国统治的稳定,形成了以首都为中心的陆地交通网络,其中最著名的是弛到和直道。驰道是通往全国各地的官道,其中间部分是专供皇帝使用的御道,其时就已经形成了从咸阳向西、向北、向东南、向正南的驰道,贯穿全国的通都大邑。驰道的规模是广五十步、三丈而树,这是中国古代大规模道路建设的开始,对密切各地的联系作用巨大。

  (9)巡狩天下,宣示威仪

  巡行天下 雕像秦始皇在位时,密切关注天下形势,用大量时间到各地巡视,镇抚六国旧贵族的反抗势力。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他巡视南方,到达九疑山,返回途中,突发重病,死于沙丘平台。

  (10)统一度量衡,整齐制度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土地拥有者向官府呈报其占有的土地情况,然后官府根据其呈报的数字额度征收租税。这意味着前在全国范围内成立。承认土地私有权,中国古代的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

  为了征收租税的便利,颁布了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法规。

  统一货币首先,废除了原来形制重量不相同的各国货币,统一新货币为两等: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其次,废除各地不一的度量衡体系,以商鞅时代确定的度量衡为标准器,推行到全国,并统一六尺为一步,240步为一亩。

  秦代车马俑再次,规定车轨的宽度为六尺,修建宽广平坦的驰道,形成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把全国各地联系起来,同时拆除了以前各国留下的城郭关塞。

  这些措施对于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帝国赋税职能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统一文字战国时期文字刻意造成了政令推行和文化交流的障碍,也造成了分裂割据的文化因素。秦始皇命李斯等人整理文字,以原秦国的使用文字为基础,制定字形固定,笔画省简,书写方便的小篆,统一作为官方标准文字,另外还有一种民间早已使用的更为便捷的隶书,也作为通行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对于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秦以后各地区方言不同,但书写文字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交流

  焚书坑儒当然,秦始皇除了上述的十大功绩以外,也有一些饱受争议的行为,比如推行文化专制的措施。他在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根据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因为一些方士儒生给秦始皇所献仙方无效应,又散布对皇帝不利的言论,秦始皇下令追捕咸阳等地犯禁者460余人,并以妖言惑众的罪过,全部坑杀于咸阳。

  虽然秦始皇的政策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但是仍然不能否定秦始皇千古一帝的伟大功绩,他开创的系列制度被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权一直延续,虽然在部分内容有所更改,但是基本精神仍然一以贯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