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面,为什么明兰要高嫁顾廷烨而不是门当户对的贺弘文?
《知否》里面,如果不是顾廷烨多次设计,明兰恐怕就要嫁给贺弘文了。
但如果明兰不点头,这一门亲事也是不可能成的。
明兰自从被小公爷辜负以后。
对于婚姻秉承的态度是家里人口简单,夫妻互敬互爱。
丈夫以她为中心,日子平安和顺。
贺弘文的出现,似乎满足了她的全部需求。

出身太医院世家,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
家里面只有老母跟祖母,并且母亲跟祖母都是喜爱明兰的。
由于两家地位差不多,既不会轻慢了她,也不会把她捧得很高,简单过日子就行了。
他知道她喜欢喝鱼汤,会不远千里,亲自带着宥阳江的活鱼让她炖鱼汤。
他知道她弄伤了脸,会亲自来送膏药,并细细叮嘱,希望她早日康复。
对于明兰写的食谱,自己也会放在心上,细细研究。

事事有回应,这样一个千依百顺的丈夫是多少女孩儿梦寐以求的。
反观顾廷烨,家庭人情复杂。
勾心斗角,互相陷害。
顾廷烨被大哥陷害,科举被逼得没有出路。
小秦氏表面上温婉纯良,实则笑里藏刀,臭了顾廷烨的名声。
除此之外,家里还有妾室留下的孩子要照顾。

怎么看,嫁进顾府都会让人觉得心力交瘁,想要避而远之。
那为什么明兰最终选择了侯府出身的顾廷烨而不是门当户对的贺弘文呢?
1.因为贺弘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对于大事不能够挡在前面,更何况是婚姻大事,让明兰自己去面对。
曹锦绣犯罪刺青,幸得顾廷烨设计,很早就到了京城。
逼迫贺弘文收留他,贺弘文是怎么做的呢?

他手足无措,犹犹豫豫,一方是自己的亲戚,一方是自己即将过门的妻子,左右为难。
畏畏缩缩,自己没有决断,还要明兰自己出面表明自己的立场。
任由自己的母亲、舅母逼迫明兰。

把她一个人置于两难的境地,自己却在旁边迟迟不表明自己的想法。
遇到事情,把你推出去,让你自己处理,一点担当都没有。
这样的人怎么能指望以后他能替你挡风遮雨,保护你呢?
顾廷烨却不同,不管是大事小事。
他心里都是把她放在第一位的,照顾她的感受,不让她受半分委屈。

他的姑妈主动塞小妾给明兰的时候,他怕明兰被欺负,连上朝都可以搁在一边。
墨兰逼迫明兰让盛宏给林小娘在玉清观放牌位的时候,他也是第一时间护着她,替他撑腰。
王老太太逼迫明兰不再管盛老太太被毒杀的案件时,他也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替她说话。
在自己要被夺爵之前,也是第一时间考虑明兰的处境,让她合离。
在大事面前,他优先考虑的是明兰的心情,处境。
而不是把这些事情一股脑推到她跟前,让她自己处理。
就凭这份男人的担当,顾廷烨完虐贺弘文。

2.顾廷烨深懂明兰。
明兰的母亲走了之后,明兰跟着老太太生活。
她深知,自己不能够给祖母添麻烦。
于是其他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事事藏拙。
太过出众显眼,难免不会遭林小娘和大娘子嫉恨。
谨小慎微,恭敬有礼,唯恐给别人留下话柄。
她不能像如兰一样骄纵恣意,也不能够像墨兰一样被人疼爱。

只能步步算计,苦心经营,活得很是辛苦。
明明是十三四岁的明媚少女,却硬生生地被生活逼得心思深沉。
顾廷烨深知,明兰的处境和不易,也明白她心中的委屈憋闷。
所以他才会说出那句,以后我在男人堆里是老几,你在女人堆里就是老几。
这句话不仅表明了他懂得明兰风光小姐生活背后的苦楚,也表明他想为明兰撑腰的决心。
世界上又有几个男人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妻子的处境呢?

他想让明兰不要再装聋作哑,想让她做真正的自己。
而贺弘文呢?
他虽然也可以体会到明兰的处境。
但是流于表面,未免有些惺惺作态了
在曹锦绣逼迫明兰接受她做小妾的时候,他在哪里?
在他母亲、舅母逼迫明兰的时候,他又在哪里?
沉默就等于默认,也是一种无声的欺负。

这样的夫婿要了又有何意义呢?
虽然门当户对,但是古代女子过日子。
如果没有丈夫撑腰,基本上都不会太幸福。
看墨兰的处境就知道了,虽然是正头娘子,过得连小妾都不如。
3.最后
由此可见,有的时候看上去合适的,也不一定就适合自己。

看上去不合适的也不一定就不适合自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事变化无常,选择让自己最舒心的才最重要。
不管是婚姻也好,其他也罢,要以一种变化的心态去看待。
总归不管做什么,都需要自己去经营,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
毕竟人也不是白长了大脑,还是会思考变通的。

明兰一开始也觉得贺文弘好,但是事实却证明不是如此。
他联合外人去欺负她。
因而好事变成了坏事。
顾廷烨家人情复杂麻烦,但他为了明兰可以分府别住。
因而坏事变成了好事。
人要以一种变化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一成不变只会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