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自登基到自缢的18年无愧天下?你不知道他做了多少荒唐事
朱由检自天启七年登基,一直到崇祯17年自缢于煤山,在位18年,也是大明最后的18年。当时东北女真势力到达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小冰河”时期自然灾害不断,大量的灾民导致国内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内部党争导致官僚腐败,经济,军事,行政逐渐崩溃,灭亡的命运是必然的,大家现在渐渐有了这种观点,就是崇祯这个皇帝是有能力的,只是大明江山的大厦将倾,他也扶不住了,可是我却要说崇祯的登基恰恰加速了明朝灭亡的速度,因为他做的荒唐事可不少!
崇祯朱由检我觉得崇祯和明世宗很像,首先,都是天上掉下来的皇位,同时又都是强硬派,喜欢跟官员对着干,对于反对自己的官员采取疯狂的打压,抹杀。嘉靖在“大礼仪”之中打垮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反对他的官员,有意思的是杨廷和的儿子也被嘉靖发放到云南劳改,每次云南官员到中央,嘉靖就会询问关于他的情况,如此小心眼很难相信会发生在一个皇帝身上。
崇祯在崇祯元年的“会推风波”中,也与朝臣对立了起来,以后,崇祯对朝臣整体失去了信心,开始独断专行。以嘉靖为首的几位明朝皇帝都有着自身的平民气息,爱财,吝啬,贪玩(炼丹,修道,木工,拿打仗当娱乐的),无厘头(主要是明武宗,禁止百姓养猪,给自己封官,致使江南百姓争相嫁女),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懒政】,自太祖废除丞相,全国的政务就集中到皇帝一人身上,但他太乐观于自己后代的素质了,嘉靖帝自嘉靖17年便不理朝政,专注成仙炼丹;以后的万历更甚,几十年不理朝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由检自崇祯元年就开始“文华殿于辅臣面商奏章”,一直到被李自成攻破北京。 但正是崇祯毫无头脑的“勤政”,导致明朝迅速灭亡,结束了封建汉族的最后一个王朝。
首先是天启七年,在一举歼灭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开始新政。新政的起始是从调整内阁班子开始的,崇祯帝本着自己的独特思路,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抓阄。依次抽到的是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礼部侍郎李标,礼部尚书来宗道,吏部侍郎杨景辰,礼部侍郎周道登,少詹事刘鸿训。事实证明,崇祯的手气实在不怎么好,这些人大都是庸才,有一两个也算有才能,但是性格不跟皇帝合得来,不就就被崇祯赶走了。此事,大定了以后数年的中央官员任选情况,频繁的更换大学士也是崇祯时期的特色,注定这一时期的行政能力不会有很大的上限。
崇祯二年10月,皇太极绕过科尔沁草原,突破长城以北的诸关口,合围遵化。明将赵率教带兵急救,中箭身亡,全军覆没,京城戒严。十一月,皇太极驻扎京城北面的土城,直至崇祯三年的新年之后皇太极烧杀抢掠一番撤兵的这一时间内,崇祯做了几件让人匪夷所思的荒唐事。
第一,杀袁崇焕。这在历史上有很大争议,虽然袁崇焕自身也难逃干系,临阵杀将,很难想象崇祯是出于什么样的思想,这件事也对以后的东北军事部署产生巨大的恶劣影响。
第二,催促满桂出战,全然不考虑敌我实力差距,随后满桂力战而死,全军覆没。
第三,在这次军事事变中,崇祯杀掉了一大批高级官员。兵部尚书王洽,督师袁崇焕,蓟辽总督刘策,山西巡抚耿如杞,总兵官张士显和张鸿功等等,此外,被下狱,罢官的也有很多,这对人才的损失是不可磨灭的。
崇祯皇帝的“勤政”,就像是做给别人看的表面工作一样,或许其确实有力挽狂澜之志,但是其身为上位者难得出现的“小心眼”、“疑心病”等等毛病,注定其将明朝带入坟墓,毋庸置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