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曾是南宋皇帝的专用道路,如今成为杭州最老最美的历史街区

  引言

  杭州中山路是首批入选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街区内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和老字号。中山路南起万松岭,北至新朝晖路,分为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最繁华地段在上城区的中山南路和中路,而位于此处的南宋御街,曾是皇帝“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时到景灵宫朝拜祖先时的专用道路,也是南宋都城临安城格局中南北走向的主轴线和最为重要的城市商业中心。

  中山路近千年历史的中山路

  中山路的前身可追溯到南宋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杭州),使杭州成为六朝古都之一,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筑九里皇城,开十里天街”。在此后的140年间,杭州成为南宋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并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古都文化沿绵了近千年。由于时代的变迁,南宋的一批古遗迹被深埋在新街道之下,有的老房子孤立在新楼群的中间,有的旧史料、旧器物则被收藏进图书馆和博物馆。2009年国庆前夕,南宋御街所在的中山路部分路段被修复改造后,行走在其间的人们仿佛又回到了南宋古都文化的氛围之中。

  南宋御街中山路南起万松岭,北至新朝晖路,分为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最繁华地段在上城区的中山南路和中路,全长6490米。在历史上,这条街道曾分别被称为御街、天街、大街(其中从皇宫到武林门建有天街,天街中间有十里御道,供皇帝宋高宗乘轿专用,所以也称御街);后来,曾被称为江墅路,民国三十四年(1945)才正式被改名为中山路,一直是杭州的主要商业街道,车水马龙,繁华兴旺。直到1959年解放路(街)和1966年延安路(此前叫延龄路)延伸扩建成后,其商业中心的地位才被取代,但就其历史文化价值而言,却是杭州其他街道不可比拟的。

  民国时期的中山路蕴涵南宋文化的御街

  从南宋御街南端吴山东侧的鼓楼,沿中山南路走到河坊街,再往北走进入中山中路,两边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和仿古屋让人目不暇接,店肆间插着商号的旗子或饭庄的酒旗,还挂着一些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还有宋徽宗画院、世界书局、邵芝岩笔庄、问经堂书局、浣花斋、匀碧斋纸号、石爱文笔墨庄等文化艺术品店,行走其中,恍若置身于800多年前的南宋都市。

  浣花斋、匀碧斋在中山中路112号和114号,有一所南宋御街遗址的陈列馆。透过玻璃罩,还可以看到南宋御街的部分遗迹。1929年中山路被铺设成沥青路前,为平整路面,将南宋御街的遗迹深埋在地下2米左右。走进陈列馆,可看到馆中间有一个中山路整体修复规划的模型,四周的玻璃橱窗里,张贴着南宋御街的介绍和一些修复的方案,让人对南宋御街的形成、变迁、文化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游人置身其中,仿佛顿时便会勾起800多年前的历史记忆,与南宋御街的历史文化瞬间便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数百年前的物事繁华似乎变得触手可及且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

  南宋御街遗址展现历史风貌的建筑

  建筑向来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和音乐,从一瓦、一砖、一窗、一门、一梁、一柱中,都可以看见历史的原貌,闻到文化的气息。中山路上的一群古建筑,诸如凤凰寺、浙江兴业银行、杭州府邮政总局大楼等历史建筑,无不用无声的语言,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昨日的历史风貌。

  中山路上的历史墙景此外,中山路一带还有皇亲巷、楚妃巷、孩儿巷等有着诸多典故的巷坊,有岳飞、文天祥、李清照等名人和普通市民的雕塑,邻近还有陆游故居、胡雪岩故居、马寅初故居等众多名人故居,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图,展示出千年古街上杭州市民生活的变迁。

  中山路李清照《声声慢》活字雕塑如今,南宋御街已经走过了700 余年,除了出土的街面遗址偶有所见,除了一些珍贵的印记留存在南宋御街陈列馆之中,其余的一切都已杳然无凭,但它的历史气息却经久不绝,它的灵魂尚存。它不过是翻了一翻身,成为了今日杭州最老最美的中山路,将千年岁月的韵味暗自流溢。

  本文由鱼言史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