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怎样的婚恋观才正确?

  情人节,我竟然“无感”,与其说我是因为年岁已高,倒不如说,我现在真的理解了,爱情真的不是人生的全部。

  可是,要能够自己真心的说出这句“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必然是经历了人生的许多起落落,被生活反复揉搓才会变得如此通透的吧。

  亲戚的孩子在外地工作,最初是选择在那个城市是因为有男朋友,也一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最后,在一次争吵后,女孩子一个人搬离了男方的房子里。亲戚当年还想着,男方买房子已经花了不少钱,彩礼无所谓了。

  这个女孩子最后选择自己贷款在那个城市买房子,落下户口,毕竟是个较大的城市,在那里奋斗了这些年,总是不想让自己这些年的努力白费吧。然后,她把房子租出去,到邻近的城市选择了更高工资的工作。

  因为受过一次伤,她现在把生活重心放在了工作上,觉得爱情和婚姻,可遇不可求吧,不再有那么多的期盼,有,则万事大吉,无,也无关瘙痒。

  我没有见过她,毕竟在大城市奋斗不容易,一年回来一次,也就过年几天吧。她给我的感觉是,她非常有主见,对未来有规划,至少不是走一步算一步,算是在外面混得不错的孩子了。

  

  姐姐的孩子,最初出去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租房2800元,一顿饭吃一百多,说是大城市没有便宜的饭。到此刻,在外面也有三年多了吧,一年到头下来,养老保险还得我姐给交。

  我这位外甥女有一个交往中的男朋友,我们是正宗北方人,人家是正宗南方人,语言不太通,吃喝都不在一“壶”,来我姐家住了一个“口罩”期,他自己做自己的饭,我姐只管给他买菜。

  平时两个孩子一个在深圳,一个在福建,两两不见面,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好像有了网络手机和各种交流平台,距离再也够不成爱情的障碍了。

  是不是以后会有“云爱情”、“云婚礼”?结婚的两个人可以不在一个城市,参加婚礼的人也不用在一起坐着,大家看直播,刷礼物就行了.......。可是这样真的靠谱吗?网络、视频,可以代替感情沟通方式,甚至成为了种方式,但是,爱情呢?婚姻呢?生活呢?

  两口子开了直播你在北京,我在上海,我们就算一起过日子了?婚姻还有什么意义呢?老伴的意义呢?

  

  店里的大姐,与我外甥妈差不多,也是挣的不够花的。大姐成天怕闺女在外面吃不好,怕走路崴了脚。唯独不怕孩子在外面遇人不淑。她闺女的爱情观是“宁愿同时和十个男人交往,也不要固定一个男朋友”,真是惊得我一脑门黑线。

  四川前些时候出台了一个政策,不必再有准生证结婚证,就可以给新生孩子上户口了。这......,不会出现伦理问题吗?你永远不知道你父母在外面到底有几个孩子,未来你结婚可能得小心,会不会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

  这样真的好吗?我们选择不生二胎,不生三胎,甚至有人选择“丁克”,是因为上不了户口吗?是因为养孩子成本太高吧!

  

  我们需要的是国家给政策,给房子,像过去一样,廉价或是免费,我们需要医疗免费,未来孩子入托,入学,甚至补课,上特长,都需要财力的支撑。我们是怕上不了户口吗?

  鼓励大家多养孩子,如果财力无法保障,也请不要降低道德标准!不用结婚证上户口,那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某爽“代孕”事件呢?以后会不会有更多?不能给第三者和心术不正的人钻法律空子的机会。

  新事务的不断出现,新观念不断冲击,新的爱情观婚恋观也一直在刷新我们的认知,传统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新的,也不一定是错的,不论你选择怎样的爱情模式,道德标准伦理标准应该是底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