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也是那个安放不了肉身的故乡

  两年前,表妹在高州市区买了房子,疫情期间虽然不是买在最高位,但因为买在了新城区中心,价格也接近8000,贷款25年,每月还款4800多。表妹夫妻俩一直在东莞打工,也把农村生活的家公家婆接了上去,帮着带两个小孩。她回家买房的原因除了上面房价贵买不起之外,小孩读私立学校支出也大,想让小孩回来读书,高州的教育资源也不错,再有就是按他们的说法他乡容不下灵魂。

  表妹的房子去年7月份装修好了,她也提前把之前在东莞读私立学校的小孩安排了回来读书,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初中,学校是按新买房子所在区域分配的公立学校。表妹把东莞的工作也辞掉了,夫妻俩的打算是妹夫工资高点继续留在东莞工作,表妹和两位老人回家,她在高州市区找份工作,小孩就继续让老人帮着带,她工作之余也可以照顾家庭。

  希望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表妹回来找工作的过程却不是那么如意,她之前在东莞的厂里做文职类的工作,工资有六千左右,扣掉社保到手还有五千多。但回家后她发现按她这样的条件只能找到3000左右的工作,甚少能到4000的,且家里的工作大多不买社保,每个月只休四天那种。表妹找了几个月,最终还是只找到一份3200的工作,半年试用期过后买社保,到手只有2000大几。而家里的消费水平与东莞其实相差无几,一对比落差就来了。

  心理上有落差是有预想到的,但要用钱的地方没少多少。固定的房贷,一家老小的生活费,还有妹夫在东莞的房租等费用(虽然他一个人换回了单房),这些都是明明白白摆在眼前且每个月要支出的,加上装修借了亲戚的一点钱,未来也是要还的。所以她们这样一个月下来几乎攒不了什么钱,几个月下来直呼压力山大。

  所以,经过表妹夫妻俩的商量,表妹还是把干了一个月的工作辞掉了,决定和表妹夫回东莞重新找工作,而两个老人就继续留在家里照顾读书的小孩。按表妹的意思是再去东莞工作一段时间先,起码把外债还了,然后再择机回高州。

  写到这里,才突然想起大茂名外出打工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广东省首位,表妹夫妻俩就是这些外出打工人里平凡的一员。所以故乡何时才能安置得了肉身,又容得下灵魂呢,还是说努力把他乡变故乡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