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一时的武侠小说为何没落了,武侠文化还有未来吗?
千古文人侠客梦,“侠”首先是一种精神。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救人天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背言,义者有取焉。”这就是侠的萌芽。而《游侠列传》更进一步勾勒出游侠的精神面貌是:“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到了后世的“武侠小说”里,侠士形象便作为一种人物类型而独立存在于人的视野中,他们不但武功超绝,而且注重个人品德修养,“重言诺,讲信义,尚气节,重情操,有一股浩然之气”;其外化形式大到镇邦安民、保卫国家,小至替天行道、锄强扶弱、济困扶危。

孤枕侧畔,清风入透,阅尽万千红尘旧事;刀枪入梦,剑气漫天,笑看多少江湖恩仇。武侠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梦,当梦醒以后,还有多少人愿意沉迷于童话梦之中呢?
无论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宗师金庸,还是仗剑江湖载酒行的江湖怪侠古龙,他们留给读者太多的留念河回忆,但他们并不能改变武侠的本质。
武侠的归宿只能退隐江湖
武侠小说里所写的主角以及侠士们全部都只有一个归宿,那就是退隐江湖。主角及大多数侠士都是心怀正义,为民除害,替天行道,企图用武力建立一个世外桃源世界。因为武侠就是一群江湖人士,以武犯忌,企图以武功暴力的方式建立一个没有欺压,没有邪恶的世界。但他们忘了,他们自己习武以后,企图用武力来征服本身就路就走歪了。所谓替天行道就是把自己当作上帝来审视世间的一切,正义邪恶、是非对错全凭自己的观念,拳头说了算。建构这样的世界又这么可能是真正正义的,没有欺压的呢?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武侠武侠小说里所有的侠士都不能实现这个愿望,所谓“武功”都只是这些侠士的内心的幻想而已。所有的主角都只有一个结果,没有其他的路,那就是退隐江湖。让天下回归原来的世界!
新式武侠无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武侠是西方文化嫁接在东方文化上产生出的畸形产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我国文化的主流,在武这方面,应该是武将文而不是武侠文,最起码是为入仕武侠文而不是门派武侠文。
中国的武侠文化为何会在香港兴盛起来呢?是因为,在两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地区会非常推崇非本地文化概念,对于外国文化接受度非常高。
1.本土文化出现了真空,也就是因为某些时代原因,本土文化断档了。
2.经济国力差距很大,较弱势地区会自愿接受强势地区文化。
香港恰好符合这两点,也就催动了武侠文学发展的高峰,诞生了金、古、梁三位武侠大师。而金庸武侠实质是西方奇幻的换皮嫁接文学,是因为这类武侠表达出了非常多中国文化体系里不存在的概念,但是这些概念却与西方的故事重合在了一起。看过较多西方小说的人应该很有感触,都能知道这一点!

武侠小说中常见的门派概念就非常奇怪,在金庸武侠中,往往会出现各路正派,邪派,比如我们常说的武当少林。但是按照正常中国人的逻辑,这些人武功盖世,为什么不去某个职位,做个武官,躲在山上开什么门派,当个“闲杂人员”?特别是很多武侠的背景还是国家危亡在即的乱世。
因为中国的文化里,武夫的标准英雄形象是:关羽,岳飞,项羽,李广、霍去病等人,换言之也就是武将,将军。只要跟武沾边的,如果要做中国文化里的英雄,则基本都是将军形象,或者最起码得是个兵吧,这已经是最低要求了。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好歹都是”将“啊,而且一百单八将里具有英雄气而且没啥黑点的林冲、鲁智深等人,他们以前都是军官啊,只是现实逼迫他们做不得官而已。

中国文化的根子里,武夫的标准英雄形象是“武官”(当然文人的标准英雄形象是文官,比如文天祥,于谦等)。我们的文化里是不接受武当少林这种脱离朝廷的“武装门派”的存在的。
而且有一点更奇怪的,天子脚下,一个王朝怎么可能允许一群脱离朝廷管控的“持械”人员,日夜精修武艺,准备成体系的兵器盔甲,几十上百聚合帮众,他们这是要干嘛呢,明目张胆的要造反吗?古代有没有“持械暴力团伙”呢,当然有,那叫山贼,山寨,土匪,恶霸,梁山伯,然后等着被朝廷军队攻打。
如果你把各种奇怪的门派贴到西方小说上去,就非常贴合了,因为西方的文化里本身就存在你的附庸的附庸不是你的附庸的概念,古代西方是典型的封建社会,国王把领土分封给各大贵族,然后大贵族又继续分封,各地领主倾向于自治,国王主管收税,所以各地都有大量的武装势力存在。而脱胎于这种文化的西方游侠骑士小说里,就会出现大量的比如“佣兵营”,“巫师聚落”,“武装城堡”这类的脱离国家管控的自治武装势力。
所以,在金庸武侠小说中,被称为侠之大者的郭靖,结局是死守襄阳,夫妻和儿子为国战死。这个角色在死前回归了中国原本的英雄形象(武官)。

另外一点,武侠小说中对于爱情的细致描写,和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不相符的。
武侠小说里爱情这个概念也是比较西方化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中国古代的英雄往往是“无性英雄”。也就是,性的概念,在中国的古典英雄里是缺失的。
女性在中国古典英雄故事里如果存在,一般都是贤妻良母的角色,或者是干脆的路人(比如赵云面前跳井的那个夫人)。同年龄段的女性要么走个过场,要么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成为“英雄”的妻子 ,恋爱,爱情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中国古典英雄故事里严重缺失的一环。
因为东方中国文化里,对于男欢女爱,恋爱,不能说羞耻,但是确实是以低俗为标签的,描写英雄的“爱情”会降低英雄的格局,所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像张飞这类莽夫,也照样能娶妻,但是却不会说他们怎么谈恋爱讨老婆的。而天天在讨老婆的贾宝玉,怎么看也不像个英雄。
然而,西方文化里,性是非常重要的英雄概念。西方的英雄概念里,“抱得美人归”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征服美人”是英雄角色必须有的一项任务,这与东方英雄“疏远异性”是完全相对立的。东方文化非常排斥英雄与“性和性相关的事物”搭上任何关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现代武侠确实就是西方文化嫁接在东方文化上的产物,它无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反而会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断层。因此武侠在新时代已经过时了,人们不再迷恋这种畸形产物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