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皇帝才十七岁!竟然斗过了九千岁,他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和小编来讲讲大太监魏忠贤,随着宫里的音乐慢慢的响起来了,上下都是一片沸腾的样子,但就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有个地方却十分的阴暗,让人捉摸不透,这里是宫里的东厂,这个地方有一个领袖人物,那就是魏忠贤,一个代理皇帝统治了许多年天下的人物,他现在心里可以说已经是没有一点奢望了,但他也知道,现在已经晚了,自己已经没有机会夺过来权力了,自己这一仗注定要打输了,所以他选择了自杀,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下场呢?因为年轻的小皇帝,崇祯皇帝已经列数了他所做的一切恶事,包括混淆朝政还有逮捕了大量的忠臣和贤士,还让许多的无能的人靠着孝敬上位。随着一条条的罪状被指出来,魏忠贤的心一点点的落了下去,为什么这么年轻的皇帝却斗过了掌权多年的九千岁呢?
魏忠贤是一个出身贫苦的人,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的,自己也没有什么才能所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无奈的选择了进宫这条路,只是为了谋一个生路,本来在民间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市井的无赖,没有什么特点没有什么优秀的地方,当然他有一个有优点,可能是唯一的一个优点吧,那就是会看眼色,懂得分清形势,跟着对的人做对的事,谋取最大的收益,进宫以后很快他就收到了上面人的赏识,一步步的爬上了权力的顶端,再后来皇帝偏偏就对他信任的不得了,让他做了自己的掌印太监,可以说完全的把大权交给他了。
魏忠贤伺候的皇帝是一个喜欢不干事的皇帝,整天不是在玩就是在钻研木匠,或者修剪一下院子里的花草,甚至是自己动手做一个木匠,民间出身的魏忠贤正是这么一个对这些事情比较了解的人,所以皇帝对他十分的喜爱,就像是一个自己的知己一样。这也是皇帝信任他的理由,他也就靠着这些一步步的把权力完全把持在自己的手里,有人可能会说当时魏忠贤做了那么多事为什么皇帝不出来管管?首先当时皇帝并不上朝,全部的事情都是靠着这位来处理的,外人一般也见不到皇帝,更不要说揭发这位什么的了,其次就是这位皇帝睿智的地方了。
在明朝时期设置了东厂和西厂,这两个地方是专门用来帮助皇帝打击文官武将的,武将不用多说,当时的将军都是在朝廷的把持下的,自身并没有那么多的权力,其次就是文官了,这些人一天到晚就喜欢坐在那嘲讽别人然后把自己表现的多清廉一样,实际上可就不一定了。设置这两个部门自然也就是为了克制一下这些人,都知道如果一个人有了权力那他肯定就不好掌控了,历史上有多少皇帝被权臣赶下台的例子?就连明帝国的天下都是从别人手里抢过来的,这些太监就是专门来针对这些人的,所以被这些人十分的唾弃。
虽然太监掌权不一定是好事,但事情一定不会变坏,之前的祖皇帝早就想过了,就算让太监掌权了也只是掌一时,太监没有后代,不像朝廷里的官员那样的拖家带口,没有后代就意味着他没有必要篡位,因此不管事情变得怎么样了,最多是别人生活的差点,这个国家最终好事死死的握在姓朱的手里的。他完全不担心这个天下的未来,况且魏忠贤治理的也还不错呢?也不用担心篡权夺位的事情。
就算魏忠贤权力怎么大,还是离不开皇帝的支持,他手里没有兵也没有权,行使的完全就是皇帝的权力,如果皇帝不让他做了他也就真正的什么都没了。天启皇帝对他十分的信任还能这样,但崇祯皇帝呢?他可不是,从小在外面生活的这个新皇帝知道的是东林党对这个太监的抨击,没有一点是夸他的,这也是这群人厉害的地方,他们自己怎么肮脏黑暗是从来不提的,永远都是一伸手就把别人给黑惨了,而天下人相信的还刚好就是这群人的话。
其实这位九千岁对国家还是很不错的,他没有故意控制别人的话,反而是真正的在实干,心里还是对国家很忠心的,他不想夺权篡位,只想行使皇帝的权力来治理一下天下,管管这个天下的事情,但这个新皇帝并不喜欢这样子,相对的还对他十分的厌恶,于是他一招手,许多人一起上,没有权力的九千岁也就被这群人淘汰了。
本文由无崖仔原创,图片转于网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