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生而为人,为何而活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是作者在自序里面对这本书的诠释。

  《活着》这本书是作家余华199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整篇故事贯穿了大时代背景,讲述了底层群众徐福贵的一生。

  

  年轻时候的福贵,作为地主家的独苗苗,吃喝赌样样不落下,即使妻子家珍已经有孕在身,但他依旧夜不归宿,他把自己的家产一百多亩地也赌光了,老父亲也被他气得早早离开人世,家里的长工也被辞退,渐渐地家里也只剩下了自己和老母,以及妻女。

  

  因为母亲生病,他去城市请医生,遇上了军阀,只能无奈跟着他们打仗,看着周围的兄弟一个个死掉,苟在地窖的他勉强捡回一条命,等到他逃回家中,母亲早已经离开人世。

  苦难从来不会怜悯一个人,儿子因为和县长夫人血型一致,抽血致死,妻子因为贫穷患上了软骨病,无法就医,家里只有不会言语的女儿凤霞忙里忙外。

  

  后来,凤霞遇到二喜,总算是过了两天好日子,看着凤霞满脸的笑容,我以为苦难该结束了,可是,凤霞因为难产死亡,二喜做工的时候被板车压死,一大家子人又剩下了爷孙俩个,甚至,小外孙也吃豆子而死,故事的结尾只有一头老牛陪着徐福贵。

  不得不说,这本书写的很符合下层群众,有很多地方让人气愤,比如家珍挺着大肚子,丈夫福贵还动手打她,又或者凤霞不会说话,却被很多人嫌弃欺负,也有很多地方哭着看完,小孩子苦根因为贫穷,吃了太多豆子死了,有庆被拉去献血抽血而死等等,这里面夹杂着身不由己,夹杂着无奈,夹杂着贫穷生活带来的辛酸。

  

  看完这本小说,作为普普通通的我,忽然觉得其实有时候活着就是一件很不平凡的事情,经历了那么多的生离死别,痛苦离析,福贵还能够坚强的活着,就已经是一种值得敬佩的事,想到现在很多人觉得只有光鲜亮丽才是活的成功,其实活着本身就是成功,现在遇到一点事情的我,就觉得焦虑抑郁,看看福贵,忽然觉得生活可期,还是要好好活着,好好努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