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神、一念魔!攻乎异端,则害人害己!

  今天来聊聊《论语·为政篇》的第16段: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意思是说:只在异端处用功,最终只会害了自己。

  那什么是「异端」呢?

  就是没有在悟道上用功,也就是没有在“下学而上达”的“上达”上用功,只是停留在“下学”上。

  也就是之前讲到的“小人儒”就是「异端」。

  

  也就是:只得圣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诂,如此就变为异端了。这样是会终身劳苦,于身心无分毫益处。

  下一截就是指的“下学”,也就是所学都是停留在文字上,只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诂”,这些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欲,所以为「异端」。

  比如,之所以背诵章句,起心动念是考取功名,或者是凸显自己有多么的博学多识,从而卖弄文采,获取名声,这些发心就是利己的私欲。

  所以不要停留在文饰辞藻上,而要明白背后的天理,看到孔子所讲的话,要探究他背后所讲的是“存天理”?还是“去人欲”?

  

  比如这里的「异端」就是私欲妄念,也就是“人欲”一边。

  天理和人欲是不能共存的,天理是“道心”所发,也就是我们的本心自性所发,而人欲是“人心”所发。

  人只有一个心,沾染了私欲的心,即为“人心”;没有私欲沾染的心就是“道心”,也就是“本心”。

  所以道心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之所以有时候看到道心不能彰显,好像有减少,其实是因为私欲遮蔽了道心。

  道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上本来没有灰尘,这就是道心之镜子的全貌。

  当镜子被灰尘沾染之后,镜子看上去就好像不全了,但镜子的本体并没有减少。

  镜子不会因为灰尘的增加而较少,也不会因为没有灰尘而增加。这就是“不增不减”,道心就是如此。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9%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