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称帝17年,前后换了50个内阁,温体仁为何当8年首辅而不倒

  崇祯是一个非常勤勉的皇帝,也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可惜非常不幸的是,他却成为了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称帝17年的时间,在这17年的时间里,他前后换了50个内阁,平均1年就要换3个,但是有一人叫温体仁,他为何能够当8年的首辅而不倒!

  温体仁剧照对上他装出三点:不贪污受贿、不结党营私、奉承皇帝

  之所以说是装,是因为他表现出来的高尚,基本上都是表演给崇祯皇帝看的。他在出身内阁的第二年,就已经受到弹劾,因为他收贿赂,夺人家产,而明朝末年的官员,自诩清流,并且不畏死谏,因此即便温体仁是内阁,也要受到弹劾。

  但是温体仁非常会演戏,他这个内阁的位置,本来不应该是他的,因为他的资历不够。当初这个位置应该是钱谦益的,正是因为温体仁揭出了,钱谦益曾经收取贿赂的事情,才引起了朱由检的关注,将钱谦益挤出内阁之后,才有了他的位置。

  温体仁剧照这次别人弹劾他,他就说这些弹劾他的人,是当时钱谦益的同党,朱由检最狠的就是结党营私。这是魏忠贤给他留下的难以磨灭的记忆,温体仁此言一出,朱由检立刻前来安慰。所以在崇祯面前,温体仁一直表现出的是一个不贪污受贿,不结党营私,并且还会奉承皇帝的好官,这让崇祯非常喜欢。

  《崇祯阁臣行略》对他的评价是:“温体仁小心谨毖,兢兢自持,既与门户不协,眈眈伺隙,遂绝私交,谢绝情面。”可见他当时已经骗了天下人,更何况是崇祯!

  崇祯剧照对下安插心腹,打压异己

  安定住了崇祯,他自然还要管住下面的官员,别人弹劾他一次,他可以找借口蒙骗过去,如果每天都有人弹劾他,那崇祯肯定是要怀疑他的。因此温体仁致力于,将隐患消灭在摇篮里,大力的安插心腹,对那些弹劾自己的人,极力打压!

  当时他处理过的内阁文件,本来是应该发到六部保存的,但是他却不允许保存。对此《明史》记载:

  体仁自念排挤者众,恐怨归己,倡言密勿之地,不宜宣泄,凡阁揭皆不发,并不存录阁中,冀以灭迹,以故所中伤人,廷臣不能尽知。

  温体仁画像并且在打压异己的时候,他从来不会自己出面。而是安排自己的心腹出来弹劾,而这个时候他则是表现出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的样子。因为崇祯最讨厌的就是结党,所以他绝对要表现出,不触犯崇祯逆鳞的样子!隋晓明评价他:

  宦海浮沉三十年,一直左右逢源,官运亨通,魏忠贤当权时他不吃亏,魏忠贤垮台后他没倒霉,真可谓混世有术,八面玲珑。

  温体仁为人谨慎,不得罪同僚

  《明史》评价他是:“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因为他手段高深,被他打压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他才是背后的主谋,他的谨慎,以至使他从来没有,得罪过任何一个人。

  正是因为他能够得到崇祯的认可,并且排除异己,这些被排除的人,可能还觉得他是 一个好人,所以温体仁才能够在崇祯17年时间,换50个首辅的情况下,安稳的做了8年的内阁。

  温体仁剧照但是此人真的是没有任何的能力,提拔的人也都非常平庸,对于残破的大明王朝来说,是绝对的雪上加霜。所以后人在编辑《明史》的时候,直接将他放在了“奸臣传”系列。温体仁的奸,超越了魏忠贤,起码魏忠贤虽然贪,但是也办实事。

  但是温体仁,为了稳做内阁位置,什么事情都不做,不做也就意味不会犯错,从温体仁的身上,就能够看出崇祯用人的失误有多大!

  参考资料:《明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