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宁姚和曹慈的设定是否合理?
这是今天逛书圈的时候看到的一个帖子,书友认为宁姚、曹慈的修行过于顺遂,仿佛修行就如同喝水一样,几天不见,境界就会蹭蹭往上涨。反观陈平安,以及书中的很多角色,修行就非常困难,终其一生也做不成地仙。这么两个人的存在,好像对《剑来》的世界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乍一看,觉得书友说的也没错,毕竟大家都是修行,修行本就困难,哪能这般简单,还是简单得像玩笑一样。可仔细一想,若是没有曹慈和宁姚才不太对:因为世界本就存在参差,哪能所有人都一样?有人慢吞吞甚至止步不前,就一定有人大步向前。这才应该是世界的常态。
所以,宁姚曹慈的存在,不仅没有破坏原本的世界观,反而对世界观形成了一种补充。因为书中绝大多数的时候写的都是庸才,或许应该说"平才"更合适一些,这也给我们营造一个刻板印象:修道本就是难事——对所有人而言。这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对的。可凡事总有例外,宁姚和曹慈就是那个例外,也正是这俩和书中大量的普通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才会觉得小说的内容格外的"亲切",格外逼真。因为我们多数人都是那个"平才",但我们身边却总是存在相比于我们自己而言的"天才"。

回到书友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宁姚、曹慈的存在有些奇怪呢?其实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书中的主角,陈平安其实并没有经历多少顺遂的事情,尤其是在书简湖之前,陈平安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跟随陈平安的视角,我们下意识觉得世界就是这样,苦难多于顺遂。
可倘若如此也就罢了,总管却偏偏设置了两个"妖孽",并且是伴随陈平安一生的,与陈平安形成了分外鲜明的对比,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气愤:你们怎么就那么那么轻松,主角为什么就那么苦逼?我想,这正是作者的第一层想法,就是要让大家认识到一件事:世界上总有人比我们顺遂,我们总是要历经苦难的,苦难是普通人所必须经历的。

面对这些"苦",陈平安的做法并不极端,没有就此怨天尤人,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好高骛远,反而更加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往前走。正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见到了远处的风景,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站在原地羡慕,而是脚踏实地地靠近它,拥有它。而这也是这个对比想要传达的第二层意思:唯物实,方成事。

最后,就是书友所感受到的那种不解:怎么有人那么"天才"。就像是恍然间发现自己做了很多,努力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看着自己所拥有的——辛辛苦苦挣来的,难免会觉得自豪,可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辛苦博来的东西,在一些人眼里,唾手可得。这正是总管想要传达的第三层意思:"做"是没有止境的,"获得"也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书中的陈平安一直慢着宁姚、曹慈一步。
最后一层意思,传到之时,便是陈平安超越宁姚、曹慈之时,就是在说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好了,这次分享就到这里吧,喜欢的朋友给我点个赞,点个关注吧!(上班了,下半写写文章,才会觉得上班没那么累,也没那么无聊,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吧:他本就无聊,只是需要我们自己加点调料!诸位道友,共勉!)(这次的配图是花花,春天马上来了,大家记得去看花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