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的本事再大,也应该学会“孙悟空”的这个技能

  大家在看《西游记》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孙悟空在取经之前那么厉害——上天入地,大闹天宫和地府,为什么自从开始取经之后,孙悟空似乎就变“弱”了?好像随便来一个妖怪,都能和孙悟空斗个不分胜负。

  其实,孙悟空在取经前后的不同表现,恰恰印证了一个为人处世、工作和生活中的大智慧。

  

  在我国,《西游记》的大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作为华夏儿女,可以不知道《红楼梦》,可以不知道《水浒传》,甚至可以不知道《三国演义》,但如果谁说自己不知道《西游记》,那一定会贻笑大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这没错。但是,《西游记》又不只是神魔小说那么简单。

  

  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就写道:“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就是说,如果想知道世间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必须读一读《西游记》。

  由此可见,《西游记》讲的并不是取经、打怪、成佛那么简单。因此,现代社会有很多企业、团队、个人,都会去研究《西游记》,希望从中了解、学到一些人生智慧。

  当然,《西游记》的伟大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在此,就从孙悟空取经前后的不同,来解读这么一个处世智慧: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要懂得寻找、建立、维护、使用人脉关系。

  

  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成归来后,曾经被天庭两次“招安”。在电视剧版本的《西游记》中,可以看到孙悟空在天庭终日游荡、饮酒玩乐。

  但其实,电视剧没有告诉我们的是:孙悟空可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只知享乐的“傻猴子”,而是一个聪明绝顶的“猴精”。

  无论是做“弼马温”还是看守蟠桃园期间,孙悟空都没闲着,把整个天庭走访了一遍——大罗神仙也好、山精地怪也罢,孙悟空一视同仁,全都热情交往。

  所以我们看到,在后来取经的途中,孙悟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无论是谁,全都竭尽所能地帮助孙悟空。而且态度都还很好,一口一个“大圣”地叫着。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孙悟空这么厉害,为什么还要找人帮忙呢?难道孙悟空打不过那些妖怪吗?当然不是。

  

  首先,大部分妖怪的自身本领并不强,而是因为借助了神仙的法宝,才让孙悟空吃了不少苦头;其次,之所以说孙悟空是一个“猴精”,是因为孙悟空深谙“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道理。

  对于大部分手握法宝的妖怪来说,孙悟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本事,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比如在《西游记》原著第32回中,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拥有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等好几件宝物,同样不敌孙悟空。若不是太上老君出现得及时,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都将被孙悟空打杀。

  

  反过来看:在取经路上,如果每个妖怪都需要孙悟空亲自去打,那得白白消耗多少时间和精力?因此,孙悟空通常会在了解了妖怪的来头之后,去找对应的神仙来解决这些妖怪。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许多工作,公司的领导并不会亲自去干,这未必是因为他们干不了,而是因为他们懂得使用专门的人才来解决专门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使用”身边人的价值。俗话说:“处感情、处感情,不处怎么会有感情?”

  人脉,使用得越多,价值就越高——在“一来一往”的使用过程中,人际关系才会更加稳固。

  

  在现代社会,经营什么都不如经营“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自身的本事是否强大,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寻找、建立、维护和使用人脉。

  真正的高手,就像孙悟空一样,哪怕自己什么都能干,却不会什么都自己干,而是在发现问题之后,找人来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