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惊蛰

  惊

  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气候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

  蛰是藏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大自然节律才是使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的原因。

  惊蛰时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

  惊蛰是耕种的好时节,我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进入春耕时节。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是月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

  三候鹰化鸠

  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习俗

  01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后气温明显升高,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02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于是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养生

  01

  衣着

  惊蛰时节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冷空仍较强,早晚温差大,因而“春捂”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春捂”要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头颈与双脚,可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由于寒气多自下而起,且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风寒侵袭,所以衣着宜“下厚上薄”。

  02

  饮食

  惊蛰后,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和病毒的侵袭。饮食上注意清淡,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萝卜、甜椒、西兰花、菠菜、莴笋、黑木耳、梨、柑橘等。

  春雷响起,好似催促的鼓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

  愿你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为了梦想,努力奋斗

  原标题:《二十四节气——惊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