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5:孔子曰

  各位师兄们好,咱们继续来分享《道德经》,这是第十五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直译:最上等的善,就像是水一样,滋养万物,却不去争夺什么,总是处于众人都厌恶的低处,这种本质已经非常接近“大道”了。

  

  上善若水,这是一句在我们现在生活中使用率非常高的话,很多公司或者机构的办公室的墙上都喜欢贴上这幅字帖,还装裱的十分豪气。

  当然了,贴归贴,裱归裱,真正明白其含义的人却不会太多。

  在第一章最开头,老子就已经强调过了——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真正的大道是根本无法用我们这个世界的语言和文字来介绍的,因为它凌驾于这个世界之上,等于是这个世界运转的根本原则。

  而语言也好,文字也好,都是从这个世界诞生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和表面,想要以偏概全,以表及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道”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

  但是毕竟老子既然被弟子挽留写下了这部《道德经》,那自然就希望大家尽可能多的去理解,所以后面这八十一章,五千多字的内容,实际上都是尽可能从多个方面去形容大道。

  这里面老子用了很多的比喻,像是天地,深渊,空气,风箱,刍狗,大风,张弓射箭,走路,吃饭,盖房,工作等等,这些都和道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都有助于我们去感悟道。

  

  但是在老子看来,在这世间和道最为接近的,还是“水”。

  为什么呢,因为水的几种特性,和老子心目中的“大道”非常像。

  第一个就是“利万物而不争”,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只付出而不求回报。

  大家都知道,水乃是“生命之源”,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

  我们民间有几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见食物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生物对于水的依赖,却远比食物更严重,我们人三四天不吃饭虽然很饿很难受,但还是能活下去的,但如果一滴水都不摄入的话,那恐怕大部分人都要提前告别世间了。

  所以别看水没有什么味道,喝起来似乎也不算什么享受,远不如奶茶咖啡啤酒红酒茅台五粮液爽口,但却是谁都离不开。

  地球上如果没有水的话,那也就不会有生命存在了。

  可是水对万物有着如此大的贡献,却没有丝毫“争功”的意思,这和道极为相近。

  第二,“处众人之所恶”,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甘居下流。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的天性就是流向更低的地方,似乎非常“不求上进”,甚至自甘堕落。

  

  可是不管水里有什么杂质甚至是污秽,比如泥沙,污染物,排泄物,化工产品等等,她都能完全包容,然后一边流动,一边缓缓的进行净化。

  如果用世俗中的例子来比喻的话,那就是一边做着巨大的贡献,一边还要承受无数的诽谤和侮辱,却毫不在意,哪怕处于大家都厌恶的卑微之地。

  这样的人,其实就已经接近圣人的修为了——也许在外人看来他很傻很天真很窝囊,但由于他心怀大道,乃至把自身和大道都融为了一体,是根本不会有这些负面感受的,依然像是水流一样的平和安静。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12%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