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当17年皇帝节俭勤勉,为什么没有振兴大明,反而还加速了亡国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跟其他末代皇帝横征暴敛,只顾自己享乐不同的是,崇祯当了17年的皇帝,一直都非常节俭勤勉。《明史》记载:“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

  从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殚精竭虑的崇祯皇帝,可是他的努力,为什么不仅没有振兴大明,反而是加速了亡国!崇祯做错了什么,究竟为何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崇祯剧照天灾不断,瘟疫横行!

  明朝末年,中原大地的自然环境,真的是非常差,只能是用“天灾不断,瘟疫横行,”来形容!《汉南续郡志》中详细地记载了,陕西灾荒的情况,第一年就开始旱,资料记载当时天空血红。到了第五年的时候出现大饥荒,大旱之后第六年,又迎来了洪灾。

  洪灾之后是蝗灾,紧接的是蝗灾一年,旱灾一年,洪灾一年。并且第八年的洪灾特别大,不仅是淹了庄稼,连粮食都给淹了。然后是蝗、蝗、旱、旱,可以说从崇祯登基之后,陕西就没有收过粮食。庄稼颗粒无收,自然就出现了农民军,李自成就是陕西的农民军首领。

  李自成《备陈大饥疏》中记载,当时陕西因为这些灾荒,多个县都有一半的人死去,并且所有的植被全部被吃光。河南和陕西都是重要的粮食出产地,陕西不好过的时候,河南同样难受,崇祯年间的河南:

  庚午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

  灾民剧照华北地区瘟疫极为猖獗,从河北到北京,在崇祯年间,出现了一种“疙瘩病”,十室九空,甚至一夜之间出现空城。天津出现的是“肺鼠疫”,每天都有数百人去世,去世的人多到没人收尸。江南地区最为富饶,可惜的是江南地区在崇祯年间,旱、蝗、涝、瘟疫,全部出现!

  逃荒剧照用人多疑,频繁换将

  张居正之后,几乎是再无良相出现,造成了当时的政体,几乎是停运状态。而且崇祯因为太过勤勉,也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因为他登基之后,天下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他的心中也难免急躁。

  所以在位17年,换了50个宰相,并且一些良将,稍微犯点错误,就被他给处斩了。最终造成了无人可用,也无人敢出力的情况,这样的治理方式,还不如万历晚年时间,自己不上朝,让这些大臣自己管理。

  对于围剿农民军的事情,他在13年的时间里,换了九个主将,而且这九个主将,都是颇有才干的。曹操都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祯却做不到。洪承畴是大清极力拉拢的人才,但是在崇祯这里,却成为了一个可用可不用的人。袁崇焕忠义之将,却被崇祯给处斩了,

  明末的时候,不是没有能臣,而是这些能臣要么被崇祯给杀了,要么就是他不用这些人。摇摆不定,最终出现没人给他干活的情况,甚至最后军饷都凑不齐,以至于很多战士变成了农民军!

  袁崇焕剧照内有农民军,外有满清铁骑

  宋朝的皇帝,因为纳贡称臣,背负了无数的骂名,但是宋朝真的是非常有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如果打仗在宋朝的时候,一年的军费是3000万两白银,明朝时候,很有可能是士兵的工资降低了,但是每年的军费还是要2000万两白银。

  这么大的资金从哪里来?明末的时候,国库肯定是见底了,只能是增加税收,可是明朝的江山到处都是各种的灾荒,就是因为这些灾荒,才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军。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要征税,不然就不能维持军队的运转,这就造成了,出现更多的农民军。

  崇祯剧照在山海关外面是满清铁骑,在里面是大量的农民军,其实外面的敌人,如果不是吴三桂打开大门,他们还是进不来。但是里面的敌人,是没有长城阻挡的,内外夹击之下,让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彻底坍塌。

  其实对于当时的情况,崇祯是想要跟满清和谈的,并且派人和谈了,可惜的是,这件事情受到了文臣的斥责,最终崇祯杀掉了和谈的大臣,和谈就此破灭。如果和谈成功,崇祯还是有希望的,李自成的军队,跟长城军比起来,根本就比不了。最终大明在崇祯去世之后随之消亡。

  大明和满清的对决综上所述,崇祯当17年皇帝节俭勤勉,不仅没有振兴大明,反而还加速了亡国,正是以上三点原因。他虽然勤勉,却没有治国之能,没有御臣之道,不会使用人才,加上那个时候天公不作美,最终导致了亡国!

  参考资料:《明史》《备陈大饥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