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这个领域的从业者,生存更艰难了?

  社会热点

  vol.1490

  莆田这个领域的从业者,生存更艰难了?

  文:闻道 图:网络

  “经济复苏,高仿鞋却陷入困境。疫情过去,并未迎来期盼的订单量爆发。2023或许是莆田高仿鞋从业者度日艰难的一年,但并不会是最后一年?

  01

  “高仿鞋越来越不好做了……”

  元宵后,莆田各行各业欣欣向荣,民俗经济带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利好消息不断。

  然而过去盛极一时的高仿鞋行业,被问近况如何,回答只有二字:

  “甘苦。”

  无论头部大佬过得如何风生水起,仍无法避免整个行业规模的不断缩减。 多年专项行动外加疫情三年,曾几何时吸引外地人过来从业的高仿鞋,如今成了“高门槛高危险”行业。

  普通人只能赚个送货的辛苦钱,想要实现“高利润”,就得有“高投资”。不仅要有金钱上的投入,还要做好进局子的思想觉悟。

  如此严苛的条件,对新人无疑是劝退。

  “卖双鞋,要小心谨慎,要日夜颠倒,还要紧跟时事,有这些心思去当主播不香吗?”

  当一个行业失去新鲜血液的注入,走向衰弱只是时间问题。

  02

  “技术跟不上,转眼就淘汰!”

  如今还在行业里摸爬滚打的,基本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兵老将。老手喜欢抱团取暖,自发组成联盟,实时分享“最新消息”。

  现在还想着一枝独秀,都是在奔向死胡同。毕竟:

  “灰色行业,多个朋友多条路。”

  可即便“技术共享,信息共享”,从业者依旧感觉到吃力。

  主要原因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上来了,线上线下都在针对。

  线上平台大规模的技术封杀,成为许多从业者“金盆洗手”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到自媒体平台,隔三差五就有针对性地来一次“大扫除”。

  这种情况下,只开一个店,被抓到直接颗粒无收。想要赚钱,就得采取工作室铺店的方法,利用各种技术让店铺合规,用软件批量上架商品,还得时刻留意平台检测机制。

  技术这块必须更新迭代,稍有落后,就是人仰马翻。

  “IP技术,身份技术,软件技术,一个行业养活多少行业?”

  03

  一个行业的落寞,势必会牵扯到其他行业。 往年,莆田一些私人“小厂”工作辛苦,但赚的多。 可由于行情问题,今年这些小作坊只招“熟人”。

  一位来自四川的打工女子从2月9日开始物色小鞋厂,两天后质疑为何这些都“静悄悄”?

  ?“在莆田做鞋十几年,找不到合适的鞋厂了。”?

  订单减少,求职者增多,工厂开始裁员,这是务工者所要面对的现状。一些务工人员正在考虑转战其他地方,以谋求更好的出路。

  不过即便上下游都在过冬,仍有人坚守“春日的到来”。

  短视频平台上,就有几位从业者记录着“莆田特产”小店的日常。不起眼的店铺在夹缝里生存,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偶尔掉单,依然保持着微弱的“呼吸”。

  ?“为何还要坚持?转行不好吗?”?

  评论区有人感慨。

  答案不变,这些人依旧相信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暴富神话。诚然,暴富的机会减少,可人对财富的渴望却愈发强烈了。

  尤其在高压的社会环境的前提下:

  “做不体面的事,都是为了能够体面地活着。”

  莆田的一座靠海古城,曾在保卫战中大放异彩,现在依旧“活跃”

  直播春风吹拂,莆田鞋终于迈出了“太空步”!

  民俗文化加持,狂揽数亿,是否能促进莆田经济复苏?

  by看莆田原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