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闺女:高嫁、下嫁、招赘,虽然等级森严却也蛮有趣的

  导语:女儿,又被称为是爹娘的“小棉袄”,在古时,虽然讲究男尊女卑,但是对于上层社会而言,女儿也是颇受重视的。历史上对女儿看重与爱护的例子并不乏见,其中之一的表现在于婚嫁方面。传统社会中,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但是实践中除了双方势均力敌外,还有高嫁、下嫁、招赘三种表现形式。这背后有着等级制度的约束,当然,也有着各种的合理性与社会必需性。

  

  每个时期的婚姻制度都有着现实性,无论是高嫁、下嫁还是入赘,都有各自的市场需求,即背后都有着客观性的社会需求。其中,高嫁属于常态,下嫁则为少数,招赘是一种非常态化的补充形式,从男方角度来讲叫做入赘。人们选择何种形式,是由各自的条件所决定,不过,这对于整体社会的发展皆有其利处。在此,我们从这三种形式出发来了解一下传统社会的人们怎样为女儿选夫婿的。

  01高嫁

  “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这是古代社会常见的一种婚姻缔结形式,简而言之就一句话:男方门第高,女方门第低。这种形式之所以成为常态化,或者说男方之所以愿意接受比自己家族地位低的女子为妻室,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所决定。古代社会,在整体上,男女关系呈现为男高女低的形态,这就决定了男方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女方,且这种关系亦适用于家庭生活中,一家之主通常皆是由男性担当。

  

  所谓“出嫁从夫”,说明了男方永远在一个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夫权永远是主流。因此,高嫁是最符合这种关系需求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男方接受门第低于自身的女子并不会存在心理上和家庭关系上的障碍。

  二是由社会物质形态所决定。直白的讲就是男方负责赚钱养家,女方负责内务。这种夫妻合作模式决定了男方地位需要高于女方。家里的经济基础来自于男方,若是男方娶了一位比自己门第高的女子,则很可能会导致或会被外人认为是“吃软饭”,这是任何一位男子都不愿意面对的。

  02下嫁

  说到下嫁,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公主与驸马,这是最为典型的下嫁例子。单看这个“下”字,就会明白女方家族的门第高于男方。在古代社会,这种情况不算常态,但是也不乏见。毕竟,如果男方特别优秀或者因特殊原因需要,女方选择下嫁也是情理之中的。

  一方面,像公主驸马这种情况,基本上皆可称为下嫁,除非驸马一方家世尤其显赫,方可称之为门当户对,比如郭子仪之子郭暧与升平公主、唐初的五姓七望之子女与皇室的联姻等。

  

  另一方面,一般的官员之女若是选择下嫁,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无合适的门当户对或者高嫁对象;下嫁之人非常优秀,或者是实力派的潜力股,比如宋代流行的榜下捉婿。当然,对于一些高门大户的庶女、养女等,也多会选择下嫁,此时的下嫁具有一定的“水分”,这是由女方的身份多决定。

  03招赘

  对于女子的婚嫁,古时还有招赘这一模式。现代社会的我们对于入赘的概念并不陌生,通俗来讲就是做上门女婿。不过,在古时,这一模式颇受主流社会歧视,尤其是在宋代以前。

  男子选择做赘婿基本上是迫不得已,多是源于物质生活所迫,简单地说,就是贫穷导致无力娶妻养家,唯有选择到岳父家生活才有娶到媳妇的机会,因此,赘婿被歧视自是情理之中。这对于男尊女卑的主流价值观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当然,选择入赘的还有其它缘由,常见的一类多是希望借助女方的家族实力实现仕途发展,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流社会。比如,高门之家只有女儿,为了香火传承以及养老考虑,有时会招赘优秀的潜力股入赘到自己家中,而男方则可以借助岳家的关系网实现官场的发展甚至阶层的大跨越。

  

  保和学士聊典籍总结:嫁闺女,都希望可以有好姻缘,不过,各自家庭条件的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婚嫁的对象选择上亦会不同。然而,高嫁也好,下嫁也吧,甚至是招赘,都只是人们对婚姻的一种抉择而已,并非是高嫁一定就会幸福,下嫁或招赘就一定不幸,当然,反之亦然。最根本的因素在于自身如何去经营婚姻,如何把潦倒走成康庄大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