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书名的由来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作者以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以谈狐说鬼的表现形式,对封建末世的黑暗统治和当时官吏的种种罪恶给予了揭露。该书的构思奇妙、变幻多姿、语言简练优美,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这部小说影响很大,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但对于《聊斋志异》书名的由来,恐怕就鲜为人知了。这里面有个有趣的故事。
蒲松龄的家乡在山东省淄川县的西铺村,村东有一片柳树林。据说,由于蒲松岭十分喜爱这个风景秀美的地方。由于是就在这一片柳荫下摆了一个茶摊,备了当地出产的烟。每当行人走过,他就热情招待,请他们喝茶、抽烟,同时,还请他们“聊聊”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闻怪事。特别是对那些白发苍苍、见多识广的老人,更是殷勤有礼,请他们畅谈自己所知道的奇闻异说。别人不谈完,他就不让走。
时间久了,听的也多了。于是,蒲松龄将这些听来的传闻,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写成了491篇短篇小说。其间,蒲松龄感到,这“聊一聊”对自己来说太有帮助,也太重要了。
所以,他就把自己写作的房子起名“聊斋”。而把这座房子里写成的作品,称之为《聊斋志异》,意思就是:这些怪异的故事,都是在“聊聊”中收集铸炼而成的,这便是《聊斋志异》书名的由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