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这4句话,句句珠玑,是 “天长地久”的典故之源

  “天长地久”四个字,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这句话,比如新人结婚时,就会听到这句祝福语。

  又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了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句话最早来自哪里呢?它起源于《道德经》的第七章。

  如果我们细细地品味这一章节的四句话,就会更加清晰地体会其中的哲理。

  01第一句: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

  老子认为,天地是永恒存在的,一刻都不会停止。

  之所以它能够永恒存在,是因为所有一切的运行和变化,都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为之。

  也正因为它不自私,才能够保持长生,天地生养万物、滋养生灵,却不是为了自己。

  这也提醒了人们,如果一个人能做到效法天地的德行,不计较个人得失,常怀一片公心,那也会像天地一样的长生。

  02第二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一个能悟透生活道理的人,就不会去斤斤计较,凡事让别人占一点先,反而能够赢得爱戴。

  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不是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先,而是能够做到理性、综合的考虑。

  在适当的时候,舍弃一点自己的利益,一定程度上,让别人产要占领一定的先机。

  甘居人后,以他人为先,以天下为先,表面上看失去了一点,实际上真正得到的却更多。

  03第三句:外其身而身存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遇事把自己置之度外,其生命反而能够得以保全。

  在这里,老子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和见解,非常透彻,不只是局限在表面的肉体层面,而是把生命的意义,推广到了灵魂的核心位置。

  当他能够把一己之私放在一边,多去考虑整体和大家的利益,与他人保持良性的互动,那么,会永远留在大家的心中。

  这种无私的付出,反而可以得到和道一样不灭的长久生命。

  04第四句:非以其无私,以故能成其私

  有道之人,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私心。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为了追求和成就他们最大的私心,那就是得以永生。

  人最大的私心,无非就是实现长生,私心到了极点就是永生,这样的追求,肉体无法达到,但灵魂却有机会达成。

  为肉体而活的人,生命终究是有限的,而为了集体的利益而活的,可以被大家记住,因为它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中。

  

  结束语:

  在《道德经》“天长地久”一章中,老子用天人合一的境界,把宇宙、社会和人生看成一个统一体,要求人们爱而忘私、和谐相处,用美德来度量长生的意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