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匆忙,烟火气却从未走远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人生一串》中的这句旁白,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开关”,触发了人们内心对烟火气的共鸣。

  中国是生于烟火中的国家,我们也本就是世俗中成长的。

  甘肃旧友程先生也是喜欢往热热闹闹,有烟火气的地方生活。

  

  图丨《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我祖籍在河北保定”

  与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和江南名城相比,保定或许算不上脍炙人口,但许多人都知道保定的故事。

  梁斌的《红旗谱》、孙犁的《荷花淀》,还有老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和《地道战》,这些保定的故事,是几代人的旧时记忆,也是保定的一种城市特质。

  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去了解保定这座城,还有城里人,会发现一种他们身上有种难得的精神品质。

  实诚!

  在保定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天上龙肉,地上驴肉。” 人们都笑谈着十个保定人有十一个是驴瘾患者 ,在这里“没有一头驴能走出河北”。

  

  当地特色美食——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是保定最知名的特产。

  来到这里,卖火烧的师傅总是非常慷慨地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驴肉放进火烧皮里,每个火烧足有手掌大,吃掉这样一个火烧,足矣。

  而这种实诚,我们同祖籍保定的程先生交谈时,我们也能感受得到。

  undefined

  图丨早晨,小店热气腾腾的包子

  关于为人处世的准则,程先生这样说:“大成就,德行、厚道才是根本。人重在善良、贵在德行、美在心灵、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其实,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内心的善良,和待人的厚道。

  厚道是最好的通行证,是一切的根本。做事厚道,才能得人心;酿酒厚道,才能长久立足。

  

  图丨一铲一锨,厚厚道道酿酒

  “我也在甘肃长大”

  “甘肃还是挺淳朴的一个西北省份。”程先生对这个自己长大的地方给予这样的评价,事实也确实如此。

  你问甘肃人,甘肃有什么,他们言简意赅:

  无他。

  唯一条河,黄河;

  一碗面,牛肉面;

  一座窟,敦煌;

  一个宇宙,酒泉。

  在生活日常中,更是透露淳朴气息。

  要几碗面?

  肉要不要?

  蛋和小菜?

  这是牛肉面馆老板的早晨灵魂三问。

  

  图丨刚出锅的一碗牛肉拉面

  “如何讲起这个酒文化?”程先生这样问道。

  如何了解甘肃的酒文化,那应该从一首《西北偏北》的民谣开始讲起:

  “西北偏北,羊马很黑你饮酒落泪;西北偏北,把兰州喝醉。”短短几句歌词,说尽了甘肃豪迈重情义的酒文化特色。

  

  图丨有酒有肉,快意生活

  甘肃人喜喝白酒,在每次开局前的3杯酒也甚是讲究,并且每喝一杯都要有所说辞。

  一般由做东请客的人或者年长重要的人提议第一杯酒,说一些祝福的话语,大家一饮而尽,通常喝完后还要把酒杯翻转过来,意思一滴不剩。

  甘肃人喝酒最喜欢劝酒,尤其主人为了尽自己的地主之谊,极力劝说客人多喝两杯,喝的越多越高兴,可见甘肃人的豪爽和对友情的重视。

  古时名人打卡圣地: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若到关头应驻马,下瓢一饮醉春风。

  ——解缙《宁河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踏花寻竹坞,醉日泛莲池。

  ——江得符《我忆兰州好》

  “有空,来西安,溜达”

  程先生今年从甘肃来到西安打拼事业。环境发生变化,可身上那股甘肃人豪气不曾改变。工作忙碌之余,也积极寻找着值得和朋友一起喝的美酒。

  “因为是请人喝,所以先尝尝了,再买就合适点。”

  就像西安里的每一座钟鼓楼,都是古城里时间的守望者。在身边的旧人,也是我们奔忙路上一直相随的影子,从未远离。

  

  图丨西安城里的钟楼

  我想或许在某个刚好的晚上,程先生也叫上几个老友,带上心仪的酒,伴着湿热的晚风,去夜市摩肩接踵的小摊吃上一顿。

  不高档、不奢华,可那份儿酣畅,却比任何时候都要过瘾。

  尽管时间匆匆,或许我们也已面目沧桑,但当在举杯相聚时,一定还有那些说不完的年少轻狂。

  

  图丨回民街上叫卖的馕饼

  程先生走过的这一座座城都充满着一种人间烟火气,这些人头汹涌、五光十色的热闹场面,最是生活本色。

  在长街短巷里,万头攒动,火树银花。记得带上酒去吃火烧、去徒步听首民谣、去回民街上吃顿烤肉。

  

  在灯火阑珊处,也要做回天真赤子。

  谁规定光阴如何才算不虚度?

  谁规定人要往何处走才算有成?

  我偏要在此时此刻趁兴而至,尽兴而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