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下令释放杨虎城,为何杨虎城仍难逃一死?一个军阀罪责难逃

  十年一觉长安梦,不知何人是楚囚。

  1936年,日本侵略者蠢蠢欲动,中国危在旦夕,蒋介石却执意内战,不肯同共产党合作抗日,引发了国内强烈的声讨。

  12月12日,张学良同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进行抗日,毅然发动了一场“兵谏”,将蒋介石围困在了华清池的假山上,此事一出震惊中外,史称西安事变。

  

  此事得到了妥善解决后,领导事变的两位将领也遭到了蒋介石不同程度的报复,度过了漫长的囚禁生涯,其中杨虎城在解放前夕被残忍杀害,张学良则被蒋介石带往台湾,直至晚年才重获自由。

  解放前夕,李宗仁曾下令释放杨虎城,但杨虎城为何没能脱险,反而遭到了残忍的杀害呢?此事与一位军阀有着很大的联系。

  

  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后,著名将领杨虎城被迫交出了兵权,并且被派往了欧美,名义上是外派,但实际是流放。

  杨虎城虽然身在国外,但心中的爱国热情却一直没有被浇熄,反而一直积极联络国内亲友,希望能够为抗日做出一些贡献,除此之外,他想尽了很多办法想要尽快回国,走上战场抗日杀敌。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杨虎城终于回到国内,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前线,但等待着他的却是蒋介石早已经部署好的天罗地网,要对他进行报复。

  

  当年的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虽然被迫放弃了内战,同共产党达成了合作,但他心中却一直耿耿于怀,对于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领头逼迫自己的人更是恨之入骨,因此他决心要对两人进行报复。

  杨虎城在刚刚抵达国内后不久,便被由戴笠率领的数十名特务抓住,跟随他的家眷也一并遭到了抓捕。

  

  杨虎城被捕后的待遇远不如张学良,一是因为他没有像张学良那般强大的身世背景,另一方面是因为西安事变中他比张学良表现得更加坚定,因此蒋介石对他也是更为怨恨,在成功抓后他后本想尽快处决他,但是由于当时国内局势紧张,并且有多方力量干涉此事,所以只能暂时搁置。

  此后杨虎城便一直被关押,辗转于各地的监狱中,不同于张学良被软禁时也享受着锦衣玉食,他的生存条件十分艰辛,并且还常常遭到虐待。

  

  杨虎城就这样被关押了12年之久,身上的傲骨和心气儿也早已经在漫长的囚禁生涯中被磨灭干净,曾经的英武和气势也再难能够在他身上出现。

  解放战争到了后期,李宗仁接手了国民党的工作,他知道国民党的实力早不如从前,与共产党之间的战争也不占优势,于是便开始尝试着进行谈判。

  我党提出一个条件,希望国民党能够尽快释放一直以来被关押的各位爱国人士,杨虎城这位著名的爱国将领自然也是名列其中,李宗仁很快就答应了这个条件。

  

  虽然当时国民党名义上已经交由李宗仁通知,但其实许多部门都还是听命于蒋介石,根本不把李宗仁看在眼里,其中就包括负责看管杨虎城的保密局,因此在收到李宗仁释放杨虎城的命令之后,他们根本没有执行。

  当时负责关押杨虎城的是一个名叫杨森的人,他也是一个大军阀。

  

  杨森一直都不拿李宗仁当回事,因此自然也不会听命于他,由于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首肯,所以他一直扣押着杨虎城不放,并且一直不断推诿,将责任推到了毛人凤的身上。

  李宗仁为此还特意致电要求放人,但毛人凤却和他打起了太极,并且还搬出蒋介石来压迫李宗仁,最后李宗仁也明白释放杨虎城无望,于是便放弃了这件事。

  

  杨虎城在经历此次风波之后,遭到了更加严格地看管,并且看押地点也从重庆转移到了贵州,他也明白自己重获自由的希望更加渺茫了。

  渡江战役开始后,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心中愈加悲愤,在逃往台湾前夕,他下令将被关押的所有志士处死,在接到这一指令后,毛人凤便动身前往了贵州督办此事。

  虽然我党我军一直在尽力争取时间营救杨虎城,但还是没能够赶在国民党动手前找到杨虎城的被关押地。

  

  杨虎城和他的妻子儿女全部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就连他的秘书一家也没能幸免于难。

  国民党的特务毫无人性,凶残至极,面对着稚嫩孩童也毫不手软,杨虎城的儿子被用匕首残忍杀害,而杨虎城的小女儿和秘书宋绮云的儿子都被活活掐死,实在是令人胆寒。

  我党派去营救杨虎城的队伍赶到后,发现杨虎城一家和宋琦云一家都已经被秘密处决,并且国民党特务还在他们的尸体上泼上了浓硫酸,使得尸体遭到了严重损毁,似乎是妄图用这样的手段毁尸灭迹。

  

  这样一位曾经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爱国将领就这样被残忍杀害,实在是令人痛心。

  原本他已经被李宗仁下令释放,本可以重获自由和欣赏,但却因为蒋介石的愤恨而丧命,没能够成功脱险,在这件事当中军阀杨森难逃罪责,是他的麻木直接导致了这些爱国志士的牺牲。

  

  国民党的特务疯狂残害爱国人士,手上沾染着无数志士的鲜血,毫无人性可言,即便是面对稚嫩无辜的孩童,他们也能痛下杀手,这样的麻木不仁实在骇人。

  像杨虎城这样的爱国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被杀的风险也要劝谏蒋介石放弃内战,一直对外,最终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倒在了黎明的前夕。

  虽然他们没能够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没能够看着人民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但他们曾经为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将永远留在中国的史册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