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聊斋》之农人:狐狸精作祟害人,勇农夫行善伏妖

  诗一:

  阿紫仓皇竞遁形,荷锄戴笠俨神灵。

  人间敕勒非无咒,合与秧歌一例听。

  诗二:

  侵宅扰民是妖狐,谁家女儿遭荼毒?

  堪叹符咒皆无用,不如荷锄一农夫。

  图/《聊斋》农人伏妖狐农夫李三在山下田地里锄草,时将正午,妻子总会提着陶罐赶来送饭。

  到了地头放下陶罐,妻子远远跟他打过招呼,折返回家。李三一边喝着温热的菜粥,一边目送妻子走远,夫妻二人男耕女织,日复一日。吃饱后,他习惯将陶罐放在地头,傍晚再带回家。

  可这一日,明明罐中还剩下少半菜粥,可等他收工时,罐中竟已空空如也。随后几天也是如此。

  李三心下犯疑,从此一边劳作,一边不忘留心陶罐。终于,被他发现一只狐狸悄悄窜近,趁他不备,大模大样将脑袋伸进罐子去吃里面的剩饭。

  李三心下咒骂:“这倒霉鬼胆大包天!”扛着锄头蹑手蹑脚逼近,趁狐狸吃得正香,挥动锄头重重砸了下去。狐狸被打了个正着,身上吃痛,想要缩回脑袋逃跑,可急切间偏偏卡在罐中,越忙越是挣脱不出。

  李三恨它可恶,撵着狐狸一阵穷追猛打,狐狸顶着陶罐胡蹦乱跳,急得吱呀乱叫。

  正慌不择路,忽然一跤栽倒,头上陶罐可巧撞碎在田边石头上,这才露出脑袋,一眼瞧见李三凶神恶煞的模样,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乱窜上一道山梁,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真是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从此再也不敢跑来偷吃。

  多年以后,山南有一户富贵人家的女儿,不知为何总被狐狸精上身,遍请法师高人,又是画符,又是念咒,总不见效。时日一长,一家人被折腾得鸡犬不宁。

  狐狸精见这家人束手无策,好不得意,每每扬言,说:“小小纸上的玩意,还想奈何我么?”

  这家女儿被它折磨得够呛,只得奉承道:“大仙道术高深,您屈尊降临,是我家的福气,能够供奉您,与您永远交好,也是小女子一家的荣幸。”一顿迷魂汤之后,女子又小心试探:“大仙本领通天,一定天不怕地不怕,天生无所畏惧喽?”

  狐狸精不觉飘飘然,道:“本大仙当然什么都不怕,更不会怕人。”一时说漏了嘴,咬牙切齿说:“恨只恨十年前我在山北边修行,有一次见田边有一罐米粥,于是上前享用。才刚下口,不知从哪儿冒出个鲁莽汉子,头戴一顶大苇笠,手持一柄弯脖子兵刃,面目凶恶,不由分说上来就是一顿赶打,可怜我几乎命丧他手。哼,好在吉人自有天相,令我从容避走,修成今日道行。嗐,这凶神恶煞的贼子,本大仙如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哩,有朝一日,再撞到我手上,看我怎么消遣他!”这狐狸精只是嘴硬。

  女子忙将这话转述父母。父亲别无良策,想要找到狐狸精惧怕的这人来制服它,又不知姓名住处,无从下手。

  偶然一次,他家一个仆人恰好到山北的村子办事,在道上遇见熟人,无意间提起狐狸精自称被人赶打,几乎身死一事。天也凑巧,一人从旁经过听到这话,于是停下来,惊奇道:“哎呀,你说的正应了我早年间亲身经历过的一桩旧事,莫非当年被我打过的那只狐狸,如今竟然成精作怪了?”这人正是农夫李三。

  仆人听了又是惊异,又是欢喜,赶忙跑回家禀报主人。主人大喜过望,命他立即驾车邀请李三来家。

  见到李三,这家主人先是向他致谢,又说出制服狐狸精的法子。李三不禁为难:“从前确实有过这一码事,但不一定就是现在这只狐狸。何况就算是它,它如今既能成精作怪,怎么会害怕我一个小小农夫呢?”

  这家主人再三请求他务必帮忙。

  李三推辞不得,只得应承下来。于是扮作当年的模样装束,径自奔进小姐的闺房,抡起锄头重重砸在地上,厉声骂道:“好呀,我天天找你找不着,原来你竟躲在这里逍遥。今天再落在我手里,看我还饶不饶你?”说着暴喝一声,如晴空起个焦雷。

  图/《聊斋全图》之农人狐狸精一见是他,吓得六神无主,早将什么“报仇雪恨”丢去九霄云外,只落得个边窜边号,不住哀求他手下留情。

  农夫边撵边叱,道:“饶你不得!”锄头在地下一阵乱捣,狐狸精吓了个肝胆俱裂,边跑边哭边求。农夫这才松口道:“你听着,从今以后,再不许来这里,更不许害人。否则,小心你的性命……”狐狸忙不迭连声答应,趁着他手下稍缓,夺门鼠窜而去,从此再也不敢出来祸害人。

  这一家人这才平安无事。

  人常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于这只作祟害人的狐狸而言,却也是“自遭农夫打,十年怕锄耙。”便是有天大的能为,再大的口气,一见农夫面,已先怯了三分,果然恶人自有“一物降。”

  来源:素材选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