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都说,苦难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穷而后工。
李煜在国破家亡后才有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东坡被贬黄州才有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清照南渡后才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都是诗人与最困难最潦倒相遇之时发出的人生感慨!
相遇,是一种奇妙的缘分,而中国古代文人与失意相遇时总能碰撞出美好隽永的情感。
英雄曹操,在《短歌行》里,面对贤才而不得的渴望,面对着时不我待的无奈,发出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的感喟。面对着渐渐失去的年华;面对着自己功业未就;面对着人才难觅,也许只有酒能暂时忘记这重重的烦恼。
隐士陶渊明,因为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决心归隐田园,有了一场与田园风光的相遇。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歌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诗仙太白,在出瀚林之后,梦中天姥山相遇,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诀别气势,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诗圣杜甫,安史之乱后投奔严武幕下,严武死后杜甫失去依靠。只能离开了成都草堂,买舟南下,经夔州时,遇上重阳佳节,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写下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也正因此,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诗魔白居易,遭逢贬谪,在浔阳江畔奇遇琵琶女,有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悲天悯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能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在困顿中与黄州赤壁矶相遇,发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呐喊。诗歌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辛弃疾遇上京口北固亭,想到曾经在此留名的许多英雄人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面对时光匆匆,我们总是猝不及防,“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又是多么的无奈呢!
南渡后的李清照,靖康之变后面对着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发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诗歌中,诗人的诸多相遇似乎都缘分前订,创作中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文字与感情的再次遇上只是久别后的重逢,这样才有了我们诗歌史上一串串耀眼的明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