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灭大明!
↑ 点击上方“吏说”关注我们
元明两代没有哪个皇帝像崇祯这样,不幸地遭遇了如此反常且恶劣的气候条件。在其统治初年,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在西北,特别是陕西。
寒潮
次年1629年,气温骤降,这次寒潮一直持续到17世纪40年代。感受到这一变化的不仅仅是明朝人。在17世纪30年代,俄罗斯人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2月,至少要经历一个月的严寒。然而,在17世纪40年代,据记载,冬季的每个月都要经历严寒,使之成为自12世纪以来俄罗斯历史上最冷的10年。
明末正处小冰期时期位于中俄之间的满洲也经受了同样的极端气候。女真人也许是受到明朝财富的吸引而南下的,但推动他们南进的因素也包括寒潮。
一般而言,在北半球,年平均气温每增减1摄氏度, 会使农作物的生长期增减3—4周。这次寒潮气象学中称为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农作物被毁严重,以致灾荒频繁。
饥荒
崇祯朝的首次大饥荒发生在1632年,即皇帝登基后的第五年。这一年,朝堂上的奏疏一封接一封递上来,满纸都是全国各地的极端气候和随之而来的社会素乱。一位派往西北的巡抚写道道:“不意天未悔祸,荒旱五年,致彼遍地皆贼,日甚一日。”而一位被派往京杭运河中段地区视察灾情的巡按回报的情况是:“南北往来几于断绝。”有关该地区另一次大灾的一封奏疏中则写道:“贫者流而为盗,富者乘间潜移。商贾不通,道路梗塞。”
崇祯五年(1632)以后,灾情不断恶化。到了崇祯八年(1635)。蝗虫开始大量出现。最终,在崇祯十年(1637),干燥的天气导致了大规模的旱灾。明朝遭受了长达7年的史无前例的大旱。最严重的灾情发生在崇祯十三年(1640)夏的山东西部,饥民剥食树皮,最后不得不吃腐尸而活命。在山东西北部的商业城市临清,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烈情况。次年夏,饥荒向南蔓延至长江三角洲。《上海县志》中收录的一条记录扼要地描述了此次饥荒的规模:“大旱,蝗,米粟泳贵,饿殍载道,斗米银三四钱。”
干旱又持续了两年。崇祯十六年五月九日(1643年6月24日),束手无策的皇帝降旨,要求所有臣民,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都要洗心革面,禳除干旱的天遺,析求上天普降甘霖。
疫疠
干旱和饥荒之后,疫疠接踵而来。大部分疫情是由天花引起的。
汉人已经通过接种人痘这种简单的预防手段,控制了这种疾病,但是满族人还没有掌握这种技术。他们对这种疾病有一种特别的恐惧,并且竭力回避与感染天花的人进行接触。因此,在17世纪30年代的数次进攻的关键时刻,他们从回报有天花疫情的地区撤退。对天花的恐惧,是崇祯二年到三年(1629-1630),皇太极终止对华北进军的原因之一。崇祯八年(1635)山海关附近肆虐的疾疫很可能是天花。而崇祯十二年(1639)在山东爆发的天花疫情,其规模之大使满族人取消了当年冬对华北的突袭。
接种人痘疫疠也在全国其他地区爆发,西北部尤其严重。崇祯年间,山西省的首次大规模疫情发生在崇祯六年(1633)。三年后传到了陕西和蒙古南部。崇祯十三年(1640),整个陕西省都遭受感染。等疫情结束时,据该省官员估计,人口死亡率高达80%-90%。尽管这统计比率显然夸大了事实,却反映了疫情的严重性,至少在该省的部分地区情况确乎如此。关于这一次疫情是否鼠疫,还存在大量争议。
瘟疫药方崇祯七年(1634),西北边境地区的老鼠数量突然急剧增长。据《明史》记载,宁夏的乡村地区突现10万只老鼠,所经之处,寸草不留。有些历史学家据此将鼠患与疫情爆发联系起来。叫无论这两件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也无论老鼠的身上是否携带了感染淋巴腺瘟疫的跳蚤,这些都只是人们的猜测而已。
崇祯十二年(1639),长江流域发生严重疫情。同年发生的长江中游地区的鼠患,再次使人们怀疑这是一场瘟疫。疫情在两年间愈演愈烈,不仅是长江流域,整个明帝国的东半部都受到影响。据称,山东某州半数以上的居民死于疫疠。地方志编纂者在评价此次疫情时写:“历代灾异叛乱,为害无甚于此者。”在山东的另一个黄河以南的州,疫疠使数个村庄人迹灭绝,70%的人口死亡;同样的死亡率也出现在河南省境内的黄河流域地区。当年夏末,蝗食苗尽,一点可以吃的都没有留下。
瘟疫疫情在祟祯十五年(1642)似乎出现了短暂的中止,随后,继续年年爆发,从江南直到北方边境,无处幸免。当时,北京是这波疫情的感染源,而曾经的全国财富流动通道一一京杭大运河,则成为由北向南传播疫情的直通通道。饥荒加上疫疠造成的后果是致命的。“死者泰半”是这些年地方志中不断出现的一个词,而“十室九空”是另一个。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山西省北部的所有州县都已出现疫情。
财政崩溃
这就是“崇祯之渊”一一自14世纪20年代的“泰定之渊”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灾害期。粮食歉收,食物供应缩减,商品交易停止,导致粮食价格的通胀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人们们两手空空,没有缴纳赋税的能力。人民生计维艰,而的处境更加糟糕一一甚至没有能力支付军饷,以维持边防和驿递。
明朝驿站
早在天启启三年(1623),就有兵部尚书反映驿递庋困、疲累已极的情况,恳请皇帝下旨严申驰驿条件,以免国家通信体系崩坏。但是,这一举措尚不足以减轻驿递的沉重负担,于是兵部在崇祯二年(1629)索性关闭了数个驿站,以降低运营成本。
现实地来看,任何财政紧缩的做法都不足以弥补在满洲连年用兵的巨大耗费:国家为应对不断攀升的军费开支,唯有不断加重赋税。人们用“崇祯”等于“重征”的调侃,一语双关地道出了崇祯年间税赋沉重的窘境。当1644年一一崇祯朝的最后一年到来时,80%的州县已停止缴纳赋税,国库已经空空如也。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公众号“吏说”
举报/反馈大家都在搜明朝亡于天灾天启不死,大明不灭天启不死明朝不亡天地明灭明末大爆炸之谜明后天
发表
吏说
烂摊子 已经尽力了 最敬佩天子死社稷!
2018-07-25
举报
回复
190
大才子love
没有经历困难,就没有能力,魄力
2018-07-29
举报
回复
1
疯疯2癫癫42
自己的兄弟父辈太能作了
2018-07-28
举报
回复
2
天道酬勤和自强
天妒英才,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崇祯都是一个好皇帝,他有扶大厦将倾,时不济人的
2018-07-25
举报
回复
131
只活在此刻
人不发达的时候也不单纯,所以我国古代科技的发明者不会让它轻易流传,因为人们的道德水准达不到科技的要求
2018-07-30
举报
回复
赞
六个金蛋
我当然知道百度啊还用你说啊,我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看看你认为什么叫辅佐
2018-07-29
举报
回复
赞
全部17条回复
蒋谨泽3
现在国家粮食安全也很重要 一旦天灾 外部在发力 各种内外部环境变坏 国家如何自处
2018-07-25
举报
回复
80
帐号已注销
刘基烧饼歌还真有吗
2018-08-02
举报
回复
赞
疯疯2癫癫42
中国的玉米够吃五年
2018-07-28
举报
回复
赞
全部3条回复
没本事的穷男人
今天这个王朝“天”也会灭的!!!
2018-07-25
举报
回复
172
双穗玉米
你的网名说明你在哪里都一样
2018-07-29
举报
回复
赞
爱迪声88
生老病死是永恒的规律。
2018-07-25
举报
回复
1
一蓑烟雨任凭生
欧阳修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者,可以知之矣!
2018-07-25
举报
回复
46
伤心大头猫
主要小冰河时期崇祯是最严重的几年,寸草不生,百姓没有吃的,再加上鼠疫,真的是非常同情崇祯,但是他有骨气
2018-07-25
举报
回复
赞
卫思莲08Q
没文化真可怕……你多看看书……当时的欧洲很多国家都灭亡了……明朝只是其中一个……
2018-07-25
举报
回复
赞
侯谷芹M6
明朝皇帝自己作的
2018-07-24
举报
回复
94
疯疯2癫癫42
咱能长点脑子吗?史书是朝廷写的,皇帝是要过目的,难道要史官敢写写出皇帝误杀臣子的真相?他长了几个脑袋?
2018-07-30
举报
回复
赞
来自茅仙洞斗志昂扬的皮卡丘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佣兵自重,跟朝廷要条件,放弃山海关。谁知道他是忠是奸。
2018-07-30
举报
回复
赞
全部14条回复
游牧民族楠楠
天厌之,万民弃之
2018-07-25
举报
回复
82
我在东汉种土豆
崇祯才几岁,他继位前后想的是用军事武力再次统一,延续国家,最好希望打掉了老魏后,一切都如自己所愿发展,可事实是什么,下到地方,上到中央,事与愿违,变故太多,他只是初生牛犊,哪见过这些,瞬间乱了,强作镇定,但其实心里乱了,下的政策来不及试验,一下子推行,别说地方了,中央实行起来都嘿嘿了,外面乱,他又是皇帝,总不可能到外面到处跑,万一出事了呢,导致政策越发脱离实际,总之,他继位才十七岁左右,能在多事之秋苦称十七年,不容易了,试问,我们十七岁在干什么呢??
//
@来自水浒城一貌倾城的黄月英
:
此内容暂时不可见
2018-07-28
举报
回复
2
甄惜筠4L
朱由检连他祖宗朱棣一半儿的本事都没有,大明的江山交给他,不亡就奇怪了,最后落了一个孤家寡人,也够可悲的,明朝前期还算可以,自明成祖朱棣一死,就不行了,也就最后以自缢而结束,骨气谈不上,因为明没亡于清,而是亡于李自成,汉人自己,这点要搞明白,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能胡说,别一来不来就往清头上扣屎盆子,明亡这是天意,跟清没关系。
2018-07-30
举报
回复
2
a2082217227
从秦朝开始,上天便不再眷恋中原大地。
2018-07-25
举报
回复
34
趙倔
眷不眷的都是炎黄子孙生长的地方
2018-07-28
举报
回复
3
未飞的鹰
眷顾你欧洲爹?
2018-07-26
举报
回复
1
全部4条回复
来自水浒城一貌倾城的黄月英
崇祯真的是瞎折腾!丞相武将换起来比走马灯都快!政策说改就改!而且这货死不认错!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他早年经历造成他极度不信任人!而且因为早年经历造成他极度自大!明朝需要一个力挽狂澜的皇帝!而不是一个自大而又极度猜忌的皇帝
//
@略略略2Z7
:
一个补丁好几两金子?
2018-07-25
举报
回复
2
无头小樱
明朝无论如何,乃是我华夏江山,国人应该以史为鉴。切不可再为私欲而不顾大局!
2018-07-26
举报
回复
5
看世界沧桑
不是天要灭大明!是崇祯不识人才,也不会用人!为王者必须有识人之明,还得有统将之才!
2018-07-28
举报
回复
4
我在东汉种土豆
崇祯才几岁,他继位前后想的是用军事武力再次统一,延续国家,最好希望打掉了老魏后,一切都如自己所愿发展,可事实是什么,下到地方,上到中央,事与愿违,变故太多,他只是初生牛犊,哪见过这些,瞬间乱了,强作镇定,但其实心里乱了,下的政策来不及试验,一下子推行,别说地方了,中央实行起来都嘿嘿了,外面乱,他又是皇帝,总不可能到外面到处跑,万一出事了呢,导致政策越发脱离实际,总之,他继位才十七岁左右,能在多事之秋苦称十七年,不容易了,试问,我们十七岁在干什么呢??
//
@惠思涵A3
:
此内容暂时不可见
2018-07-28
举报
回复
1
其乐无QLRR
不对朋友,人类不发达时候很单纯,发达起来了因为利益人心都黑了,坑人,坏人都习以为常,现在也如此偷孩子卖器官,贪官污吏,医院,教育等等都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还破坏大自然,坏事干尽。所以地球生气了开始要惩罚人类,你想想现在的自然灾害多不多。这才刚刚开始所以人类要自己警觉自查。
//
@天道酬勤和自强
:
天妒英才,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崇祯都是一个好皇帝,他有扶大厦将倾,时不济人的
2018-07-29
举报
回复
1
帐号已注销
看似冰河期,旱灾,饥荒,鼠疫,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其实是内外不二的。好比硬币的两面,负阴而抱阳。到崇祯时,已经显果了,积重难返就是这个道理。
2018-07-26
举报
回复
2
大大帅99
崇祯不是明君,眼光浅没耐心怕但责任,给了3次机会一次没抓住,李自成要议和不谈,不迁都也罢太子也不派去南京一窝全端了,造成众藩王群龙无首
2018-07-28
举报
回复
2
甄惜筠4L
崇祯有功也有过,功是他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天不遂人愿,过是他疑心很重,所以他功过相抵了,他不是一位明君但也不是一位昏君。
2018-07-30
举报
回复
2
岳飞是民族英雄
不要把什么都归到天,是人祸,东林众正,可惜水太凉
2018-07-25
山东
举报
回复
9
伤心大头猫
主要小冰河时期崇祯是最严重的几年,寸草不生,百姓没有吃的,再加上鼠疫,真的是非常同情崇祯,但是他有骨气
//
@卫思莲08Q
:
没文化真可怕……你多看看书……当时的欧洲很多国家都灭亡了……明朝只是其中一个……
2018-07-25
举报
回复
2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