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刚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

  大明亡于何种原因,是内忧,还是外患,有人说是沉重的藩王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宦官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都有,6大明王朝的内忧外患,早已不是简单的某一个问题的所造成的,而是成千上万个问题,日积月累形成的。

  

  宦官问题一直被后世人所诟病,然而宦官却在明代大部分时间稳定了政治的发展。

  明代末期最著名的宦官便是魏忠贤,可谓是人人得而诛之,然而其在明代末年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魏忠贤刚被崇祯杀了,大明就垮台了,崇祯临终之前,王承恩最终说出来一句令崇祯幡然醒悟的话。

  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最后一位全国统一政权的皇帝,崇祯,自缢于煤山之上,以发覆面,忏悔自己这些年的罪行,对未能挽救大明王朝而心痛。

  明朝末年,各方势力角逐,大明王朝积贫积弱,各方面都出现了严重不可调和的矛盾。

  

  农民的人地矛盾,军队之中卫所制度的落后,对外少数民族之间矛盾的加剧等,都成为了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都觉得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闯王李自成的起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其内部的腐坏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大明王朝内部不可逆转的腐坏成为了大明灭亡的根本原因。

  崇祯的最后一日,登鼓楼,击鼓聚臣子而朝拜,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宫中大殿,纷纷躲在府邸之中,崇祯的落寞也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无奈

  自缢煤山之上,或许是崇祯留给自己最后的体面。

  王承恩,大明唯一一个选择至死跟随崇祯的臣子,虽然只是一个太监,但是却比那些平日满口仁义道德的臣子要刚烈得多。

  

  大明王朝的落幕,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魔鬼都释放了出来,李自成还没有杀到北京,很多人便开始谋求生路,找叛军做交易,寻求自己的出路。

  其实对于臣子的这些行为,崇祯已经都知道了,毕竟在自己想要杀出北京的时候,跟随自己的竟然是那些平常被人看不起宦官,一路跟随自己拼杀,最终死在自己身边的也仅有王承恩一人,实乃可悲可叹,令人无奈。

  然而就在煤山之上,王承恩却说出了一句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话,王承恩对崇祯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那么这又该如何说起呢?魏忠贤乃是崇祯铲除的,王承恩这么说就是在污泥崇祯,然而崇祯听后却不言语,似乎在思考,确实如此。

  一说到魏忠贤,很多人对于他的态度都是非常恶劣的,认为他就是大明末年政治混乱的根源。

  

  确实,魏忠贤从明熹宗时期被任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明熹宗对其宠信至极,人称九千九百岁,把持朝政,勾结党羽,整个大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魏忠贤的大名。

  乃至于当时百姓只闻魏忠贤,不闻大明帝,魏忠贤俨然成为大明的实际掌权人。

  然而这种崇高的地位,是魏忠贤抢夺而来的吗?其实也只是明熹宗赋予的罢了,对于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很大一部分都是明熹宗首肯的。

  在明代有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宦官专权非常严重,但是从来没有威胁到皇权。

  和唐代末年宦官能够废立皇帝,把持军队不同,明代宦官,虽然权力膨胀,但是却仅仅属于皇帝走狗的范畴。

  他们的权力都是皇帝赋予的,皇帝对他们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今日可以给予他们权力,明日也能够收回。

  

  这也是为何崇祯皇帝朱由检一上任,便开始大肆清算魏忠贤等党羽,按理说在明熹宗时期风生水起的魏忠贤,怎么会一下就跌落了山崖呢?

  其实这就是明代宦官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皇权赋予的权力,随时可以收回。

  对于魏忠贤的评价,其实也是褒贬不一,尤其是在崇祯皇帝死后,后人发现,大明王朝内部的积弊原来如此严重,魏忠贤的贪权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大明王朝的稳固。

  而这还得说一下大明王朝最恶心的政治勾结集团,东林党人,空谈误国的东林党人,是大明灭亡的根源之一。

  魏忠贤是一个狠辣的擅权者,但同时也是一个果决的决策者,和空谈的东林党人不同,魏忠贤更加注重实效性,要的是结果,而非理论。

  

  魏忠贤在明熹宗时期,权势滔天,各地官员对于魏忠贤是毕恭毕敬,地方百姓闻魏忠贤而来也是连忙逃避,生怕被祸害。

  由此可见魏忠贤在民间的名声不仅仅是坏,而是充满了威压性,因此如果魏忠贤依旧把持朝政,面对四方的农民起义,魏忠贤断然不会放仍不管,而是会采取雷霆手段派人镇压。

  魏忠贤虽然擅权,但是其下党羽也不乏一些卓越人才,毕竟当时大明官员一多半都依附于魏忠贤。

  魏忠贤死后,党羽被清算,其中很多都是各个地方的要员,清算之后,地方政局有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混乱。

  也正是这段时间的混乱,给了那些造反之人机会,李自成也正是这一时期崛起的。

  

  明末高谈阔论的东林党人,在魏忠贤手下也没有好果子吃,东林党人在魏忠贤掌权之时,毫无作为。

  等到东林党人掌权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只知道空谈,虽然他们反对贪官污吏,针砭时弊,但是似乎从未提出合适的建议,对于整个国家可谓是弊大于利。

  东林党人虽然势力庞大,但却缺乏合适的治国理念,他们长于争斗,无治国、理政之能,因此他们的行为远不如手段强硬的魏忠贤。

  因而,如果魏忠贤没有被崇祯清算,那么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或许是幸运的,因为魏忠贤对于那些反对自己的人,或者会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人,从不手软。

  

  尤其是李自成这些造反派,魏忠贤对于他们绝对是铁腕政治,对于北方边疆的防守,同样也不会松懈,魏忠贤虽然是权臣,但却对大明忠心,深知北方边疆失去的结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