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阳顶天敢惹少林,却不愿惹武当,你看阳顶天和张三丰有何关系

  喜欢钻研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会知道,尽管书中的男女主角耗费了金庸大量的笔墨,但那些从未登场的江湖奇人依旧会让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好比《倚天屠龙记》的阳顶天,当主角张无忌邂逅奇缘,凭借一身神功在武林中大放异彩之际,阳顶天早就离世多年,化作了一具森森白骨。

  

  不过,金庸却巧妙地借着他人的谈话,将阳顶天往日的生平事迹展现在读者眼前。通过原文的设定来看,阳顶天当年曾和少林寺的三渡大打出手,说来奇怪,能和少林分庭抗礼的武当,为何阳顶天却不敢惹?

  阳顶天身为明教的第33代教主,他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拒绝了波斯总教降元的命令,誓不向蒙古鞑子低头。

  在阳顶天的整顿之下,明教发展得蒸蒸日上,不过阳顶天行事偏激,几年来和中原武林诸派仇杀不断,结下了难以化解的恩怨。

  于是,当明教第34代教主张无忌闯入少林寺要救义父谢逊之时,看管谢逊的少林三渡不但没有网开一面,反而使出浑身解数,数次挫败了张无忌的营救计划。

  原文写道,黄脸老僧道:“自然识得。老衲若非识得大英雄阳顶天,何致成为独眼之人?我师兄弟三人,又何必坐这三十余年的枯禅?”这几句话说得平平淡淡,但其中所含的沉痛和怨毒显然既深且巨。张无忌暗叫:“糟糕,糟糕。”从他言语中听来,这老僧的一只眼睛便是坏在阳教主手中,而他师兄弟三人枯禅一坐数十年,痛下苦功,就是为了要报此仇。这时听得大仇人已死,自不免大失所望了。

  

  从《倚天屠龙记》的剧情来看,阳顶天只将乾坤大挪移冲到了第4层 ,不过或许阳顶天的另一门绝技大九天手威力惊人,他在和少林高僧渡厄的一次对决之中下了狠手,竟将渡厄的一只眼睛打瞎。

  对于阳顶天为何会与少林寺产生纠纷还要下此狠手,金庸也没有在原文里细说,但身为读者的我们也能猜测出大概:正邪两道向来水火不容,为了一点琐碎之事都能发展成门派之间的恩怨仇杀。

  既然如此,为何阳顶天敢惹少林,却不敢动武当?或者说武当和少林都是名门正派,渡厄被阳顶天打瞎了一只眼睛,少林派为何不联合张三丰一起围剿阳顶天呢?

  阳顶天能打瞎渡厄的一只眼睛,还让仇人成昆也情不自禁地如此说道:“当年阳顶天武功高出我甚多,别说当年,只怕现下我仍然及不上他当年的功力……”

  毋庸置疑,阳顶天的武功在倚天初期可谓是数一数二,这也能解释,渡厄一败涂地之后,为何会与渡难、渡劫一同坐了30年的苦禅,这才创建了一人动念、其余二人立即会意的金刚伏魔圈之阵。

  阳顶天的武功修为固然高深莫测,但身为武当派的开山鼻祖,张三丰的武功并不在阳顶天之下。

  

  那时刚相假冒少林高僧给张三丰通风报信,势在必得的刚相趁张三丰不备猛地打出了一记般若掌。让刚相始料未及的是,张三丰虽然遭受重创,但竟没有危及生命,反而被张三丰轻飘飘地拍出一掌击碎了天灵盖。

  随着张无忌运起九阳神功给张三丰疗伤,原文写道,张三丰于刹那之间,只觉掌心中传来这股力道雄强无比,虽然远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但泊泊然、绵绵然,直是无止无歇、无穷无尽……

  注意看,张无忌练成了全套版的《九阳真经》,但其内功修为竟是“远不及”张三丰。虽然在2005年的新修版里,金庸将“远不及”改为了“尚不及”,但金庸的言下之意依旧非常明显,张无忌就算有全套《九阳真经》的加持,他的内功修为依旧逊色于张三丰。

  随后的张无忌又练成了太极拳、太极剑以及圣火令上的武功,此时的张无忌坐拥一身神功,他对武学的理解和领悟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然而他回过头来赫然发现,太师父张三丰的武功修为竟是如此的深不可测。

  不难看出,张三丰之所以没有对明教出手,绝非是忌惮阳顶天的武功。而阳顶天自始至终没有惹武当派,也不是害怕张三丰,毕竟阳顶天都能以一人之力拒绝波斯总教的命令。

  其实,张三丰和阳顶天之所以井水不犯河水,和他们二人的关系大有关联。

  看过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的读者会知道,在金庸的最早设定之下,明教的第33代教主并非阳顶天,而是一个叫杨破天的武林高手。

  此外,金庸还将杨破天、成昆以及杨夫人设定为同门师兄妹的关系,因为杨破天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抢了师妹为妻,成昆恼羞成怒之下这才和杨破天撕破脸。

  

  还有的读者通过连载版的剧情设定去分析,得出杨破天是杨过和小龙女的爱子。他们认为,张三丰之所以不敢动杨破天,正是因为张三丰顾及到杨破天是杨过之子,而张三丰自己曾在杨过那里学会了推心置腹、四通八达和鹿死谁手三招。这三招不仅让张三丰扭转乾坤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尹克西,还打开了张三丰的武学天地,为他日后开宗立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这么说,杨过是张三丰在武学上的启蒙老师,后来的张三丰武功再高,饮水思源的他也不会对杨过之子动手。

  遗憾的是,不知出于何种缘故,金庸在随后的三联版以及新修版里彻底删除了“杨破天”这个角色,他用“阳顶天”取而代之。金庸的用意非常明显,无非是彻底掐断“杨破天”和杨过的关系。

  既然阳顶天和杨过已彻底没了瓜葛,张三丰为何在倚天初期和阳顶天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答案很简单,身为明教光明左使的杨逍曾说过:“天下百姓苦难方深,人心思变,正是驱除鞑子、还我河山的良机。昔年阳教主在世,日夜以兴复为念,只是本教向来行事偏激,百年来和中原武林诸派怨仇相缠,难以携手抗敌。”

  

  而张三丰也颇明事理,他对阳顶天统帅的明教如此评价道:“明教虽多行不义,胡作非为,却向来跟蒙古人作对。是几时投效了朝廷啦?老道倒孤陋寡闻得紧。”

  综上来看,阳顶天和张三丰虽然一正一邪,但却都有“驱逐鞑虏、还我河山”的宏愿。对他们二人来说,蒙古鞑子才是中原最大的祸源,如果明教和武当大打出手,只会让蒙古人坐收渔翁之利。

  在这种默契的意境之下,阳顶天和张三丰可谓是惺惺相惜,二人早就将对方当成了痛击蒙古人的“战友”。既然是并肩作战的队友,阳顶天又怎么会和张三丰发生冲突呢?

  各位大侠,你们觉得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