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热搜”的小米,危机中的威马,想做新势力并不容易
近日,有两家造车新势力动静不断,一家是官宣造车已久的小米汽车,持续的曝光都来自“泄密”,实车到底如何?还在云雾中。另一家是威马汽车,曾经风光的头部新势力车企,如今风雨飘摇。造车新势力,充满前景的美好行业,却不是那么容易。
新势力是个围城
从全球车企的股价来看,其实不难想到为什么有那么多大咖投身新势力汽车。新车年销10万辆的车企,市值可以超过新车年销100万辆的车企,只因前者是新能源新势力品牌。有业界人士指出,“就算没有很高的单车利润,光以高市值这个点,也能吸引很多巨头从红海市场转身而来”。
从红海市场转身而来的巨头,我们在热闹的2021年、2022年看到了很多。小米就是其中的一家,从宣布筹备了1000亿元,投身汽车行业以来,擅长互联网营销的小米,不断登上热搜。隔一段时间就宣布招人、过不了多久又收购了某汽车相关研发企业,可谓赚足了眼球。
到了2023年,小米汽车的热搜似乎与自己无关了。先是外观件的设计图被泄露出来,不久之后又有车身造型设计图纸曝光。近期,还有车身、内饰谍照曝光,关于小米汽车的首台车,业界猜测纷繁不断。
现在基本可以定型是一辆智能化的轿车,但新车的价格,以及新车的长板在哪里?还要等待后续的揭晓。
除了“被迫”的曝光,小米汽车最近也有不少烦心事。2月21日有消息传出,小米从上汽通用五菱挖来的周钘已经离职。周钘原是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的副总经理,去年8月加入小米汽车,担任营销负责人,直接向雷军汇报工作。但周钘加盟仅7个月便离开,不免让大家好奇,是否是新车进度有所拖延?或是传统车企的思维与互联网企业有差异?
不管如何,小米汽车就算如雷军所说的晚了其他新势力六七年了,汽车是百年大计。小米汽车起码还是有着“光明的未来”,毕竟小米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强,同时雷军在创业路上的口碑背书,足以让小米汽车更容易“找人、找钱”。
威马的威风不再
与小米汽车不同,另一家新势力车企,近期正在“至暗的时光”挣扎。这家挣扎中的新势力车企,想必很多人都猜出来,那就是威马汽车。与同时代的蔚来、小鹏、理想不同,威马汽车近年来一直比较“低迷”。
从前年开始,威马汽车多次试图IPO未能成功,也不断传出引入其他资金、或是借壳的传闻。这些融资的尝试虽然未有公示,但可以猜到的是,应该都未能成功。因为,近期威马汽车的各种传闻并不算好,“削减工资”、“裁员”、“闭店”,都反映出了威马汽车的日子艰辛。
2020年时,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还曾立下壮志豪言,“威马一定会是中国未来造车新势力TOP 3之一”。可到了2022年,威马汽车早已不在TOP5里了。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熬不住了”,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分别净亏损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亏损面连年扩大;2021年其亏损额是蔚来的2倍、小鹏的1.7倍、理想的25.6倍。
但另外三家都相继上市成功,并有资金注入支持继续研发、宣传、渠道投入。“缺钱”的威马汽车却因为融资能力不足,失去了与队友们竞争的机会。
除了融资能力不足,威马汽车真正步入僵局的还是产品定位。与蔚小理定位相对高端不同,威马汽车的主销车型,都集中在了15万元-20万元的价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期,这样的定位确实能快速打开市场,但接下来,就能看到各种“鲶鱼”都来了。
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在15万元-20万元这个价位推出了新车型,这样一来,威马汽车的比较优势就没了,销量也未能提升。2021年威马汽车销售4.4万辆,而新势力头部三强则都逼近10万辆大关。到了2022年,威马汽车累计销量为29450辆。病树前头万木春,同期,哪吒、理想、蔚来、小鹏、零跑五家车企的销量均超过11万辆。
如今,缺钱、减薪的威马汽车,更是迎来了闭店潮,可谓是雪上加霜。没有了销售渠道,销量想要提升,何从谈起。从行业惯例来看,没有大资金“救助”的威马,想要重返新势力头部,机会已经不多了。
2023年,新能源汽车依然会是汽车行业为数不多的增长点,更富亮点的新车都在等待着发布日来临。新势力中的新兵小米汽车,以及老兵威马汽车,能否在2023年这个不大的风口中,吹到一点风,接下来的故事,或许才会变得不一样。
潇湘晨报记者胡雄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