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大明王朝1566》,各方势力都觉得自己做的对是为了江山

  

  《大明王朝1566》中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各方都觉得自己是做好事,是为了江山社稷。没有哪一方自认为自己是错的。不像《人民的名义》,祁同伟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做错了,高育良虽然嘴硬,但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做错了,恐怕是知道的。

  但是《大明王朝1566》不一样,严党觉得自己是做好事还是坏事?从严世藩和高拱张居正被逐出内阁这场戏可以看出,三个人一肚子气,严世藩说:“你们搅吧搅吧,搅得胡宗宪前线打仗没粮饷,东南大乱,把大明朝忘了,老子陪你们一起玩完就是了。”

  在严世藩的视角下,朝廷没有收入,要打仗要盖宫殿,没有钱怎么办?当然是要搞钱了,而严党操盘的改稻为桑,明明可以让今年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清流们却从中作梗,为了扳倒自己不惜让天下大乱。严党为了朝廷,既要替皇上遮风挡雨,又要为大明操心,严世藩觉得就是因为裕王要上台了,这些人开始要抢班夺权了,大明就是徐阶高拱张居正搞坏的。

  包括第一集一开始,严世藩就点出了两个奸臣,一个高拱,一个张居正。其中原因,无非是说,大家都知道我们严党这么干是为了大明为了皇上,你们还敢质疑,质疑严党,就得死。

  而从清流的角度来说,严党把持朝政20年,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所到之处都是乌烟瘴气,当然要趁着严党犯错误,先把严党干掉,然后再说接下来怎么建设。这一点在张居正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张居正在淳安发大水后,提出了严党就是一块烂掉的肉,必须要彻底剜掉才可以救大明。

  而后来,在严党倒台之后,官员们却因为没有工资,差点把海瑞打了,而天子脚下,大批灾民冻死,而清流们也根本不敢有什么意见,只觉得等到裕王上位一切都会好的。

  而即便是裕王开始处理朝政,不过是由严党手下沈一石卖丝绸,变成了高翰文卖棉布,收不上来的税也还是收不上来,完全看不出来有什么变化。

  再说赵贞吉,赵贞吉觉得自己做的对不对,当然觉得自己做的对了,从地方大员到拜相入阁,就是因为赵贞吉步步跟着皇上的思路才能升官,而赵贞吉对于灾民的态度是饿死1万人,10万人,不过是一个数字。

  对于郑泌昌何茂才的罪,赵贞吉也是逢迎上意,根本不管实际的黑白曲直。

  海瑞觉得自己做的对不对,海瑞当然觉得自己对,海瑞觉得自己知道可以把皇上劝好,大明依然会迸发出生机。所以海瑞怼天怼地,所要求的不过是要让皇上做一个明君,至于下一个皇上是什么样子的,海瑞没有任何明确的方案来处理这件事情。

  海瑞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女儿和老婆,以及老婆怀的孩子,全部都牺牲掉了,如果这么一个人在你身边,你觉得这个做的对不对?

  李时珍也觉得自己对,李时珍全剧都不让别人叫他太医,但是李时珍最大的梦想就是给皇上看病,蹲在裕王府,根据太监们所描述的情况,为皇上开药。一边觉得自己是江湖人不问世事,一边看尽人间悲欢后给皇上看病。皇上因为李时珍反对修仙,而拒绝看病,李时珍还是要看,你说这个事,李时珍做的对不对?

  沈一石也觉得自己对,沈一石为朝廷卖命20年,连自己最喜欢的芸娘都献给了公公,自己只喝白开水,穿布衣。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用送给公公的女人勾搭风流才子高翰文,试问美人计只能用公公的美人吗?然后开着织造局的船准备买粮,买不到粮就改为赈灾。等杨金水回来,他还要告诉杨金水,用你的女人勾搭别的男人是为了你好。你说沈一石对不对?

  陈洪当然也觉得自己对,如果自己不狠,怎么做到掌印太监的?怎么做到太监中的大boss的?按理来说,东方不败才是符合自宫以后的状态的,不分泌雄性激素,应该好胜心变弱才对,不知道陈洪是不是另类。而派锦衣卫棒打百官,他也是为了万岁爷好。你说这么一个太监,做的对不对?

  嘉靖做的对不对?

  嘉靖觉得自己做的对,嘉靖一开口就是:“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就想盖个道观不问世事,修仙怎么了?一个人想成为神仙有错吗?重用严党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朕自己要修仙,总得派个得力的人管着吧?而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盖个楼不过分吧?

  所以你看,大明王朝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对,每个人都是为了天下,为了社稷,为了百姓。就算是严党,再苦一苦百姓之后,也是说他们的收入就比以前高了,会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这才是这部剧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