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不幸替父死,湘军将领心狠把人剐
一天,南昌城街道突然水泄不通,到处都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这时,一辆囚车从远处缓缓地行驶过来,一个少年被扣绑在车里嚎啕大哭,两边的百姓见状纷纷拿起手中的臭蛋烂叶往囚车里乱扔,看到此景,那少年早已吓得瘫软在车里,裤子也早尿湿了一片,人像个死狗一样,瘫在车里一动不动。最后,少年还是被刽子手们拖出囚车,当众施以剐刑。

1856年,天京城破!刚继位不久的幼天王洪天贵福临危受命。看到湘军轰塌太平门城墙后蜂拥而入,在宫楼上观战的洪天贵福,此时吓得丢下四个娃娃妻子转身就跑,后被李秀成派来的人接入忠王府。当天夜里,忠王李秀成、尊王刘庆处死汉等率千余人假扮清军,护卫着洪天贵福从太平门缺口处突围。
突围的人还没有全部冲出来,就被湘军发现了异常,随即截杀过来。危急时刻,一心为主的李秀成将自己的好马让与洪天贵福,结果自己却因混战与幼天王失散,不久被俘。尊王刘庆汉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洪天贵福等人才得以脱身。

洪天贵福一行人狼狈逃至安徽广德。在湖州的干王叔叔洪仁得知消息后,赶到广德觐见幼天王。众人商议后,决定前往江西抚州、建昌与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会合,然后取道湖北进军陕西,再图大业。8月末,洪天贵福、洪仁等人开始按计划向江西挺进。
这时,这支太平军还有十几万人马,可没走多远,大将黄文金便被湘军用重炮轰杀,太平军士气非常低迷。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十几万的太平军败多胜少,伤亡惨重,士卒越打越少。太平军在江西湖坊一带再受重创,誉王李瑞生被擒,宗王谭乾元、谭庆元等人投降清军。

如丧家之犬一般,太平军残部继续行军到石城境内杨家牌,已经不足万人。这天三更时分,清军席宝田部突然追赶而至,太平军防不胜防,四处逃散。洪天贵福与干王洪仁走散,惊慌之中跌入一个深坑,暂时逃过一劫。
待清军退去后,惊魂未定的洪天贵福便一个人悄悄地躲进了山中,在山上整整饿了四天,实在饥饿的扛不住的时候,恰在这时,一个白衣老人从他身边采药路过,便拿出了一个茶碗般大小的面饼递给了他,然后就不见了。靠着这块面饼,洪天贵福在山上又多藏了两天,后来白衣老人一直没有再出现,于是他只好下山去寻找吃的。

下山后,洪天贵福来到一户唐姓人家,谎称自己是湖北人,姓张。唐姓人家收留了洪天贵福,让他帮着割禾。此时正是农忙时节,但他却什么都不会干,于是在唐家呆了4天后,,洪天贵不得不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他一路上吃尽了苦头,好在身份隐瞒了下来,10月25日,洪天贵福再一次遭遇清军,因为口音和身形引起了怀疑,随后被压入席宝田帐中,为了邀功,席宝田让帐中做事的唐家桐押送洪天贵福至江西首府南昌,这一路上唐家桐为了让洪天贵福尽可能多的招供,他连哄带骗,甚至还许诺洪天贵福让他去湖南读书。
而洪天贵福不过是一个从没出过大门的无知少年,哪里能是唐家桐的对手,他将唐家桐视作可信赖可依靠之人,于是唐家桐变成了他的“老爷”和“哥哥”:“我先是幼天王,今是跟老爷的人。我做唐老爷弟弟。我年轻,道理我有些不晓,望大人老爷怜我年幼,莫怪我。今蒙唐老爷待我甚好,我就放心了。”在唐家桐的利诱之下,他很快便将自己知道的事情都抖落个干干净净。

不仅如此,洪天贵福还给唐家桐写过几首打油诗,其中一首写道:“老爷识见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另有一首稍长些,内容却也更为荒唐可笑:“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
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如今跟到唐哥哥,惟有尽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谢哥恩再三多。”
送到南昌后,江西巡抚沈葆桢立即对他提审,他当场对沈葆桢说:“那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子们做的,与我无干。就是我登基后,也都是干王、忠王他们做的。广东地方不好,我也不愿回去了。我只愿跟唐老爷到湖南读书,想进秀才的。”这下沈葆桢心里有底,这人已经不足为惧了。

就这样,洪天贵福一边骂着父辈们期待邀功行赏,一边做着自己的回湖南读书的美梦,但清政府并不想放过他,那怕他只是一个15岁的小孩子。因为他是太平天国的一面旗帜,清朝廷绝不会让他活着的。
就在洪天贵福写完“跟到长毛心难开”这首诗的第二天,即1864年11月18日,这个一心想去湖南读书做秀才,一心想20岁再娶妻的年轻人便被绑赴南昌市郊,凌迟处死,时年15岁。

作为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天起,便已经被标定了价钱,整整被剐去1003刀后,最后被枭首示众并挫骨扬灰,结局可谓无比凄惨,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也是其父辈在举起义旗那天就应该想到的代价,让后世不胜唏嘘。
大家好,我是东南史话,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点赞、关注和支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