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回忆被俘:华野伙食最好,王耀武不给坑过自己的国军将领打肉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将许多心腹大将都留在了大陆,这些认清蒋介石嘴脸的国民党人也弃暗投明,被送入了功德林监狱接受改造。

  1956年1月1日,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正式落成,那些在战场上一直没有“会师”成功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功德林迎来了重逢。

  功德林监狱可不比一般的监狱,这里关押的大多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杜聿明、蒋介石心腹王耀武、国民党中将宋希濂在内的诸多高官都被关押在了这里。

  多年后,沈醉获得特赦的机会,出狱后在回忆录中书写了这些年在功德林的生活细节,沈醉说他过去因为种种原因误入歧途,为国民党做了许多危害人民的事情,他对此感到分外后悔,幸好共产党给了他改过机会。

  那有着“军统三剑客”之称的沈醉当年为何被俘?他在功德林监狱中又经历了什么呢?

  沈醉

  沈醉于191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富裕家庭,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早早地进入了学堂读书,但是他少年时却被学校开除。

  当时社会动荡,四处都在打仗,他为了谋求出路,只得背井离乡,只身一人到大上海投靠他的姐夫余乐醒。

  余乐醒与国共的关系都很密切,他脱离共产党后便加入了国民党军统,成为了军统元老。沈醉原本还以为自己的姐夫是革命人士,便多次乞求他让他带自己一起干革命。

  不久后,沈醉在姐夫的介绍下进入了复兴社当联络员,沈醉刚进复兴社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这是进了贼窝,干得很是起劲。多年之后,沈醉在回忆起这段过去的时候,不由得感叹说自己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沈醉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醉由幕后走向台前,年纪轻轻地就当上了国民党少将处长。

  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身亡,毛人凤当上了军统局局长,沈醉是戴笠的心腹,若是戴笠没死的话,那戴笠的接班人便是沈醉了,因此毛人凤上台之后便处处打压沈醉,并把他发配到了云南,监视云南省主席卢汉。

  1948年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人也走到了穷途末路,就在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看透了国民党必输结局的卢汉主动和蒋介石谈起了条件。

  他多次向蒋介石所索要兵和金钱,以求自保,蒋介石很担心卢汉拿了钱和兵之后背叛他,因此说什么也不肯满足他的要求。

  1948年12月,蒋介石将张群派到了昆明找卢汉,督促他将云南省府搬离昆明,并做好迎接国民党军的各项准备。

  蒋介石

  那时的卢汉已经产生了起义的想法了,所以他装病没有去机场,只派了几个下属代表他去迎接张群。

  张群见到卢汉后,便问起了他军队之事宜,但卢汉却和他打起了太极,一直逼问张群,自己要的兵的钱和人什么时候准备好。

  两人谈了许久,也没谈出个所以然来,卢汉最后以病体不支为理由结束了谈话,把蒋介石派去的特使冷在了现场,张群回去后将现场的情况一五一时的汇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勃然大怒,向卢汉发出警告。

  为了顺利起义,卢汉选择向蒋介石示弱,虚情假意地安排起了迎接国民党的相关事宜。卢汉的掩护工作做得很好,他暂时的麻痹了蒋介石,但是一直在盯着他的保密局云南站站长沈醉却察觉出了他的不对劲。

  毛人凤

  沈醉秘密向毛人凤蒋介石发去了几则密电,询问他是否要处决卢汉,以绝后患,蒋介石正当时在宴请张群、龙泽汇等将领,没有及时做出决定,所以沈醉的暗杀之事没有成功。

  不久后,卢汉便软禁了沈醉等人,按照事先制定的原计划,拉开了云南起义的帷幕。

  同年12月10日,卢汉顺利见到了地下党人杨青田,迅速脱离了反动政府,接受了人民政府的领导,而沈醉也于12月10日向军统工作人员表明了态度,他说他愿意服从卢汉的命令,期待所属工作人员尽快交出武器,切勿逃逸。

  卢汉起义之后,将沈醉交给了解放军,曾在国民党内翻云覆雨的沈醉也离开了军统这个是非之地。

  卢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迅速清扫障碍,将那些犯过错的国民党残留势力全部依法抓捕了起来。

  一般情况下,解放军抓获国民党官兵之后,会先对他们的身份背景做一番调查,对于想加入解放军的士兵,解放军是大力欢迎的,而对于并无大错、有悔改之心的士兵,解放军也会给他们发一笔遣散费,送他们回去。

  由于沈醉是国民党高级军官,曾策划发起过许多危害人民的活动,因此他们必须要受到惩罚,接受改造。

  沈醉刚刚进入战犯营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惶恐的,因为他曾经做过许多有愧人民的事情,所以他一直认为共产党人是不会放过他的,他在面对同他谈心的共产党人的时候,情绪也极其消极。

  功德林

  共产党人为了贯彻优待俘虏的政策理念,加快解放的进程,相继到监狱探望过沈醉,劝他积极接受改造。

  人非草木,怎会无情?陈赓等人的殷切话语让沈醉看到了生的希望,在战犯营生活了几个月之后的他也彻底明白了国共两党的根本区别。

  沈醉说国民党干部和共产党干部大不一样,国民党都是些虚与委蛇的人,他们表面上说优待俘虏优待,但事实上却一直在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他们不过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罢了。

  而共产党则大不相同,共产党没有像国民党人那样阳奉阴违,共产党不仅不会随便打压、殴打战犯,而且还给予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大家的影响下,沈醉逐渐改变了最初想法,开始与共产党人主动接触了起来。

  随着他对共产党的了解越来越深,他也彻底改变了之前的错误看法。

  沈醉

  沈醉等人不仅能够吃到和解放军高级军官一样的饭菜,而且每天还过得非常充实。

  沈醉晚年写回忆录的时候还详细地写了自己的饮食、生活细节,他说在他的印象里华野对待战俘的态度是最好的,华野的伙食也是最令他感到满意的。

  沈醉说粟裕所领导的第三野战军是让他感受到最被尊重的地方,彼时,粟裕和三野领导为了让战犯们心里好受一些,早日接受改造,专门给他们的营地起了一个新名字,叫解放军官训练团的名字,在称谓上给予了他们最大的尊重。

  随着功德林管理所的管理政策越来越规范,被送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他也与王耀武等许多老友迎来了重逢。

  沈醉

  沈醉在写回忆录时还写了几则关于老友的趣事。

  他说1949年苏州解放后,他与王耀武迎来了重逢,王耀武身上带着非常浓厚的享乐主义气息,因此他刚进功德林的时候经常利用手中金钱拉拢干部和士兵,但没有人理他。

  直到许久之后,王耀武才彻底改掉了自己身上的恶习并主动接受了改造。因为王耀武学习能力很强,表现极佳,所以他还先同僚一步成为了学习委员,不过有趣的是性格鲜明的王耀武也并不是一直都那么老实的。

  王耀武在功德林接受改造时曾担任过功德林的打饭总指挥官,他在给昔日的同僚打饭之时,还会利用手中的小权利决定谁给谁打的饭多,给谁打的饭少。

  谁和他的关系好,他就会多打一些,谁在解放战争期间坑过他,他就故意不给谁打肉,曾经得罪过王耀武的李仙洲就总是因此吃不到肉,这让李仙洲很是头疼。

  沈醉

  王耀武和李仙洲的过节可谓是人尽皆知的,《亮剑》当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就算是五万只猪,抓三天也抓不完”,这句话就出自王耀武之口。

  当年莱芜战役爆发的时候,粟裕带领了大部队在山东遇到了王耀武所率的国民党军。

  粟裕为了保住山东,提出了先放弃临沂,集中优势吃掉北线李仙洲兵团的战略主张。

  李仙洲的兵团当时驻扎在北部莱芜一带,虽说他所率部队是辅助兵团,但是此部队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就在粟裕向李仙洲驻扎地推进之时,王耀武发现了其中端倪,立即给李仙洲发去了一封电报,让他暂缓行军,待大部队抵达后再做行动,但是就在这时,陈诚却站了出来逼李仙洲行军。

  陈诚与蒋介石

  陈诚深得蒋介石的信任,而且还是王耀武的直接上司,就连王耀武也不敢与他顶嘴,李仙洲自然也不敢忤逆他。

  最后在陈诚的指挥下,李仙洲选择违背了王耀武的命令,走进了粟裕的包围圈,李仙洲就这样打了一个大败仗。

  从李仙洲遇上我军开始到战斗结束,他所率的部队总共就只坚持了63个小时,国民党被歼灭了5.6万人,正是因为如此,王耀武才觉得李仙洲分外不成器,痛骂他说“就算是五万头猪,抓三天都抓不完”。

  功德林的领导发现这件事情之后,还教育了王耀武,并让他统一了待遇。1959年,王耀武获得了特赦的机会,并如愿走出了功德林监狱,有着实战经验的他出狱后开办了几家工厂,并因此而积累了一笔不菲的财富。

  沈醉等人

  除了王耀武之外,沈醉对杜聿明的生活也极为关注。

  杜聿明刚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时候,也一直不肯松口,后来身患肾结石、肺病和胃溃疡的杜聿明甚至还准备来个“慢性自杀”,以表抗议。

  杜聿明治病期间还有不少共产党官员去看望、开解过他。杜聿明痊愈后才真正意识到了共产党人的苦心,他当年在功德林管理所改造的时候,还亲口对沈醉说过“共产党真是我的再生父母”这样的话语。

  听到杜聿明讲述自己的经历,沈醉也感到非常感动,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沈醉也感受到了前途的光明。

  杜聿明

  中央领导为了彻底改造这些战犯,还特意给他们安排了许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参观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成就,沈醉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感谢人民政府能够给我改造的机会,人民政府对任何问题都是实事求是的,大家并没有因为我们作恶多端的过去就对我另眼相待,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能够看到我们的进步和改变并给予我们肯定和鼓励”。

  1960年,沈醉终于获得了特赦的机会,并在完成了劳动学习后进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员。

  获得特赦机会后,沈醉曾多次尝试过联系自己的家人,他后来终于获得了与女儿重逢的机会,并在1980年年底携女儿一起去到香港探望了亲人与故人。

  沈醉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沈醉回国之后还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沈醉晚年之时一直在为两岸统一之事奔走,他曾多次向台湾的同胞表达过自己殷切的期盼,他说:“国家的分裂是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造成的,也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结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后代”。

  他说作为一名中国人,他坚决主张国家统一,他也期待国家统一值日可以早些到来。

  沈醉晚年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总结,他说过去的30年里,他经历了许多曲折离奇的事情,是共产党让他从一个反共反人民的军统特务变成了一名爱国人士,他对此感到分外感激。

  沈醉等人

  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病在北京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其实不仅是沈醉,我党的优待俘虏政策在许多国民党高官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正是因为共产党人的胸怀博大,我们肯给犯错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些犯错之人才能有后来的改变,中国才能在大家共同的建设下发展的如此之好。

  沈醉的特务经历与改造生活

  卢汉.云南省人民政府

  沈醉.我这三十年.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0沈醉.我的特务生涯.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