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之前看到有人提问关于《红楼梦》和《水浒传》的,由于很喜欢《三国演义》,想知道其中细思极恐的那些细节。

  相关问题

  史书三国志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呢?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水浒传》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西游记》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5月14日更新:

  ----------------------------------------------------

  写几个不一定细思恐极,但细思有趣的事:

  1、传国玉玺

  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看看拿到过玉玺的这几个人,孙坚死得冤,孙策死得邪,袁术死得惨,献帝走得萧索,曹丕死得早,再后面就没提。

  别说“既寿永昌”了,不得好死还差不多。

  补充:

  孙坚捡到玉玺时是这样说的

  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怎么会在一个妇人身上?妇人为什么死在井里?玉玺是在十常侍之乱时丢的,那么这个妇人是在十常侍之乱时死的还是董卓迁都时死的?这个妇人到底是谁?

  我猜她是何太后。(理由虽然有但还不充分,等我再研究研究)

  2、吕布,貂蝉,赤兔马,关羽,青龙偃月刀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这句气吞山河气势磅礴让人热血沸腾的话正是出自三姓家奴吕布之口。吕布被捕后还说过一句:

  缚太急,乞缓之~

  可以算整本书里最硬气和最娇气的两句话了吧。

  上面有几个答案都提到赤兔马年龄的问题,想起之前看过一个帖子:

  在“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里,有两个人物,罗贯中居然连名字也没有交代。其中一个是被张飞痛打了的督邮。当然,他只是个小人物,名字或许并不重要。然而,另一个人物却是在整个三国里发生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貂蝉。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应该知道,貂蝉原来的意思是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而不是她的名字。虽然在所有正史文献里,貂蝉并无明文记载,但在很多民间戏曲传说里,她缺是有名字和身世的 -- 貂蝉本姓任,名红昌。她出身的地方说法不一,一说临洮,一说米脂,一说忻州。   那么,既然貂蝉确有姓名,那么对于这么重要一个人物,罗贯中为什么故意隐藏不说呢?   还有,白门楼事件中吕布被曹操处死后,貂蝉的下落又是如何呢?罗贯中居然也是只字不提,这完全不符合罗贯中的一贯风格。要知道,罗贯中在整本“三国演义”里,几乎都坚持对每个重要人物的下落有个清晰交代。比如,孙尚香在被骗回东吴后其实已经和整个三过的故事关系不大了,可当刘备兵败,病死白帝时,罗贯中还是不由地特意再次提到孙尚香闻讯自杀的事情,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交代。可是,对于貂蝉,罗贯中却为什么又显得如此过于惜墨入金呢?   这些问题,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从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听到好几个关于貂蝉下落的版本:   一种说法是,关羽把貂蝉藏起来,曹操得知后就派人捉拿,貂蝉扑剑自戕;另一说法是貂蝉在关羽安排下返回故乡,终老故土(也有说是出家为尼,并有著作“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更有一说法是曹操把貂蝉明许关羽,暗应刘备,以期挑拨他们兄弟感情,为绝曹念,关羽杀死了貂蝉;更有元代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说曹操派貂蝉诱惑关羽,关羽怕自己把持不住,挥刀斩了貂蝉月下的影子,貂蝉飞身进入月宫。   由此可见,不论哪种说法,貂蝉的下落都和关羽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其实用了一种借代的手法,已经把这事情讲述了出来。他实际上是用了虚构的赤兔马来暗示了这一点。   其实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疑点,关羽在从吕布那里获得赤兔马时,赤兔已经是一匹成年马了,而关羽也正当盛年。而当关羽最后败走麦城为东吴所杀的时候,他居然骑的还是赤兔,而当时他已经是五十几岁了。这显然是个太明显的错误了。   具体算来,当初吕布从董卓那里获得赤兔的时候,赤兔已经可以战场使用了。那一年是公元190年。关羽获得赤兔的时候,已经大约过了超过十年。等到关羽走麦城的时候,已经是公元221年了。也就是说,就算当初董卓赏给吕布的是一匹刚出生的小马驹,到关羽死,赤兔也有31周岁了。   从动物学角度上讲,一般马的寿命只有30~40岁,一般大体力劳动的则更短。也就是说,赤兔当时就算不死,也已经是只能躺在马厩里养老的高龄马了。关羽是万万不会再骑了。   如果我们仔细比较貂蝉和赤兔的身世,就会发现很多的巧合。她们的关系都是由董卓到吕布然后到关羽这里。这并不是单纯的巧合。可以说,赤兔其实就是貂蝉,两者是一体,罗贯中用赤兔来隐喻了貂蝉在白门楼以后的身世发展。   其实,只要从名字上来看,貂蝉和赤兔的名字就存在着一一的对应关系。前面讲过,貂蝉的真名叫任红昌,有一个红字,赤兔的赤字就是刻意地对应了这个红字。那如果这么说来,兔字又是对应什么呢?事实上,罗贯中用兔字就是来代表貂蝉本人的身份。   似乎从表面上看来,貂蝉和兔字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罗贯中这么做,有是基于什么道理呢?这要解释起来就有点复杂了。   要把事情讲清楚,就必须从远古的一些宗教上讲开去了。   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在进化过程中,都曾经经历过母系社会。甚至在现在的一些原始部落里,依然保留着残存的痕迹。而就是从母系社会开始,人类开始对自然有所了解和认识,也逐渐有了宗教崇拜。于是,在当时作为主导性别的女性就成为神的代表。人类崇拜生产万物的自然,也同时用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身体做为自然之神的象征加以崇拜。丹布朗在他的著作“达芬奇的密码”里就比较详细地对欧洲历史上的女神崇拜又一定的描写。   同样在东方,女神崇拜也一样曾经一度在人类宗教里占主导地位。在中国,女神崇拜也一直存在,并且延续到了后来的以男性主导的社会里。   当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具有更强的力量和智力的男性取代女性成为社会主导后,宗教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快越来越多的男性神话人物取代了女性人物。但是,女性崇拜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继续在人类社会里发生巨大影响力。中国古典历史神话里,至今保留了不少女神的形象,比如女娲。她们对社会历史的影响,完全不输于其他男性形象的神。   在中国历史中,人类一直采用着阴阳两仪的朴素世界观。所有的东西都被一分为二地赋予阴或阳的属性。男性主导社会里,女性就被赋予了阴的属性,所以女神崇拜也叫阴神崇拜。而作为自然界具有阴这一属性的最大的实体 – 月亮(太阴),也自然成了阴神崇拜的图腾物。所以,中国的阴神崇拜的宗教也叫拜月教。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解释前面的问题了。貂蝉就是某个地**神崇拜宗教的成员,而且身份颇高。中国民间一直有貂蝉拜月的说法,就是一个证明。   嫦娥一直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主观月亮的女神,她也经常成为很多拜月教的偶像的具体代表。而她的宠物玉兔,也作为是最接近女神的生灵,被用来做教内重要人物如祭祀的象征。这也就是罗贯中用兔字来代表貂蝉身份的理论依据。   由此可见,赤兔其实指的就是貂蝉。罗贯中用密码的形式记录了貂蝉后来去向。而在南方的民间,人们也把女人称为马子,也是由此而来的。   所以,其实貂蝉在白门楼以后,就和关羽在一起了。而更大的秘密是,貂蝉其实就是被关羽点化入教的,并授予教职的。民间传言,关羽将貂蝉安排出家为尼,讲的就是这个。而关羽接受貂蝉入教的很大原因是,他本人由于是男性身份,虽然身份较高,但无法进一度提升地位,所以让貂蝉如教并把她捧为祭祀神官,然后通过控制她来获得控制整个教会的目的。

  当刘备占据整个西蜀地区以后,关羽就主动要求镇守荆州。作为刘备手下的首席将领,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刘备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而关羽自然有他的打算。在荆州他就成了当地的最高指挥官,他就可以从容地利用一切条件来发展他的宗教组织,当然作为回报,他和貂蝉在教里的地位也空前提高。   在后面的时间里,荆州以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经济,帮助整个教团,迅速地膨胀起来。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教团势力和财富的迅速增加,原本依靠宗教信仰结合起来的组织内部开始出现了裂隙。人类的逐利性开始引起各种权力的明争暗斗。同时,貂蝉也开始对自己的傀儡地位有所不满,逐渐利用部分教众对自己的崇拜来壮大势力。当自己觉得羽翼丰满后,便逐步公开地和关羽分庭抗礼。   一开始,过于自负的关羽对貂蝉的行为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貂蝉不过依然是当初自己手里的一个任自己摆布的木偶而已。结果一直的忽视使得貂蝉的势力凭空坐大,等他醒悟过来却有些晚了。   于是,一场激烈的暗战在表面上风平浪静的荆州逐步升级。   当两派人正斗个你死我活的时候两败俱伤的时候,更大危机已经悄悄逼近了这里。   荆州的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给整个教团的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为同样原因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就给荆州后来的沦陷打下了伏笔。   当荆州内部权力争夺的消息被秘探带回东吴以后,东吴方面就意识到夺回荆州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了。与此同时,曹操方面也开始觊觎这一片土地。   而关羽在这时候,依然没有辩明当时的形式,居然很冒然地去主动进攻曹操。于是,东吴乘机出兵,一举拿下了内部已经混乱重重的荆州,并很快杀死了关羽和貂蝉。   但是,势力庞大的教团并没有迅速土崩瓦解,而是逐渐地转入地下。到后来,魏国统一了以后,庞德后人进入荆州后,大举屠杀关羽家族极其党羽的时候,教团这才分裂开来,并彻底隐藏到民间,从此在所有正史里销声匿迹。   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宗教组织时兴时衰,不时地对中国历史发生一定的影响,但又往往迅速消失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里,他们逐渐地蜕化成一个完全的集团势力,而女神崇拜的最初教义被逐渐抛弃。最后,他们就发展为以关羽等形象为神祉的兄弟会组织。而最早的女神崇拜被彻底抛弃甚至彻底禁止。对于少数的原教旨主义者进行残忍地杀戮。于是貂蝉这一派系在上千年的不断迫害残杀中消失与中国的历史舞台。   罗贯中作为这一少数派系的幸存者,为了将事实公布于众而又希望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不得不采取用隐喻的方式在自己的著作中交代一切。   对于貂蝉,他使用了月字兔字等符号来表征。而对于关羽,他则采用将关羽的封号“汉寿亭侯”的寿字上半部,和代表貂蝉的月字结合的汉字 – 青,来代表关羽。同时,青作为一种颜色和貂蝉名字里的红字向对应。中国民间传说戏曲里,关羽一直一身绿色衣服,就是来源于此。   为了进一步说明事实,罗贯中生怕后人无法揣摩他的本意,又特意为关羽编造了他的著名的武器—“青龙偃月刀”。青龙和月各代表什么,自然不需要我再解释了。   罗贯中之所以用刀给关羽做武器,就是望后人能从其中看出破绽。因为汉代的时候,军队里是根本是没有长柄大刀这种武器的。   顺便说一句,这个兄弟会组织在后来的发展中一直以汉室子孙作为身份。在清军入关后,逐渐和其他一些反清组织融合形成洪门。洪字在繁体里就是汉字去掉土,表示汉人失去土地。再后来,清朝被颠覆以后,他们中的一部分才有改名成赫赫有名的“青帮” – 青字就是来源与上面的故事。

  3、十八骑燕将

  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十八骑燕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顾了。后来金庸在《天龙八部》里给萧峰也配了个“燕云十八骑”,不知是否源于此。

  (第四十一章《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4、太史慈的小弟

  太史慈踊跃曰:“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遂不候刘繇将令,竟自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大叫曰:“有胆气者,都跟我来!”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马同行。众将皆笑。

  却说孙策看了半晌,方始回马。正行过岭,只听得岭上叫:“孙策休走!”策回头视之,见两匹马飞下岭来。策将十三骑一齐摆开。策横枪立马于岭下待之。太史慈高叫曰:“那个是孙策?”策曰:“你是何人?”答曰:“我便是东莱太史慈也,特来捉孙策!”策笑曰:“只我便是。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信符也!”慈曰:“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纵马横枪,直取孙策。策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五十合,不分胜负。程普等暗暗称奇。慈见孙策枪法无半点儿渗漏,乃佯输诈败,引孙策赶来。慈却不由旧路上岭,竟转过山背后。策赶来,大喝曰:“走的不算好汉!”慈心中自付:“这厮有十二从人,我只一个,便活捉了他,也吃众人夺去。再引一程,教这厮没寻处,方好下手。”于是且战且走。策那里肯舍,一直赶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枪搠去,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忽然喊声后起,乃刘繇接应军到来,约有千余。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骑亦冲到。

  孙策带了12个小弟,太史慈就带了1个,于是太史慈想把孙策带到”平川之地“再一决胜负,但是孙策这12个小弟怎么会”又到五十合“后才赶上这两个”且战且走“的人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他们被人拦住了,被高喊着”吾可助之“的小将1V12拦住了!还拦了至少五十合!

  孙策这12个小弟可不是”许诸非马当先,力斩十数将“里面这样战斗力为5的渣渣,报的上名号的就有6个: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宋谦,剩下那6个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和三国第一武将吕布对比一下,三英战吕布时,吕布打关羽张飞已经不是对手了;再到后来对上曹家6将(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更是拍马便逃。而孙策12小弟明显要比曹家6将高,而无名小将却跟他们打了五十合,不论胜败如何,分分钟甩吕布几条街啊!还有”吾可助之“这种霸气侧漏的语气一听就是绝世高手的feel,比”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谁敢与我厮斗?“这种口号简直高了不止一个level。

  5、赵云

  这货一生从无败绩。

  罗贯中对于武将交锋的叙述基本都是”不三合,一刀斩于马下“、”八十合不分胜败“、”料不能敌,弃枪而走“等等这样一带而过(写诗不算),最精彩也不过加一句”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这样的描写。而全篇仅有一处罗贯中用了极华丽的修辞:

  云挺枪骤马直杀往前去。迎头一将拦路,乃文聘部将慕容烈也,拍马舞刀来迎赵云;被云手起一枪刺死。曹兵败走。云直杀入重围,又一枝兵截住;为首乃魏将焦炳。云喝问曰:“蜀兵何在?”炳曰:“已杀尽矣!”云大怒,骤马一枪,又刺死焦炳。杀散余兵,直至北山之下,见张郃、徐晃两人围住黄忠,军士被困多时。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操于高处望见,惊问众将曰:“此将何人也?”有识者告曰:“此乃常山赵子龙也。”操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急传令曰:“所到之处,不许轻敌。”赵云救了黄忠,杀透重围,有军士指曰:“东南上围的,必是副将张著。”云不回本寨,遂望东南杀来。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云又救了张著。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莫敢迎敌,救了黄忠,又救了张著,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云已杀回本寨。部将张翼接着,望见后面尘起,知是曹兵追来,即谓云曰:“追兵渐近,可令军士闭上寨门,上敌楼防护。”云喝曰:“休闭寨门!汝岂不知吾昔在当阳长坂时,单枪匹马,觑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今有军有将,又何惧哉!”遂拨弓弩手于寨外壕中埋伏;将营内旗枪,尽皆倒偃,金鼓不鸣。云匹马单枪,立于营门之外。却说张郃、徐晃领兵追至蜀寨,天色已暮;见寨中偃旗息鼓,又见赵云匹马单枪,立于营外,寨门大开,二将不敢前进。正疑之间,曹操亲到,急催督众军向前。众军听令,大喊一声,杀奔营前;见赵云全然不动,曹兵翻身就回。赵云把枪一招,壕中弓弩齐发。时天色昏黑,正不知蜀兵多少。操先拨回马走。

  其实还有一次精彩的描写是吕布辕门射戟: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不过这不是武将交锋。

  赵云就是个杀戮机器,比张飞许诸之流还要好战的多,张飞还知道挑硬柿子捏(张飞曰:“你原来不是马超,快回去!非吾对手!只令马超那厮自来,说道燕人张飞在此!”),赵云根本是见人便砍:

  但见赵云怒目睁眉,只待厮杀。因此四将(陈武,潘璋,徐盛,丁奉)喏喏连声而退。

  仓曰:“某未至卧牛山之前,先有一将单骑而来,与裴元绍交锋,只一合,刺死裴元绍,尽数招降人伴,占住山寨。仓到彼招诱人伴时,止有这几个过来,余者俱惧怕,不敢擅离。仓不忿,与那将交战,被他连胜数次,身中三枪。因此来报主公。”

  人报蜀将刘晙、马汉引军到。赵云曰:“某愿往擒此二人!”言讫,上马引军出。玄德在城上管待马超吃酒。未曾安席,子龙已斩二人之头,献于筵前。马超亦惊,倍加敬重。(关二爷说他快,我赵日天第一个不答应!)

  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朱然可不是打酱油的大众脸,和周泰,徐盛,丁奉一个层次的,当年捉关羽的功臣,官拜虎威将军,就这么没了,你还买啥自行车?)

  德厉声大骂曰:“反国之贼,安敢犯吾境界!”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云拖枪便走。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砍赵云。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韩德见四子皆丧于赵云之手,肝胆皆裂,先走入阵去。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5打1还被反杀4个,还打什么撸啊撸,还打什么撸啊撸,回家养猪去吧!)等等

  6、郝昭

  诸葛丞相打了一辈子仗,就输过两次,一次是让姜维看穿了,丞相拉不下脸来,硬把人骗过来当徒弟,美其名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挽回点面子。但这第二次就实在是太伤自尊了:

  靳祥回见孔明,具言郝昭如此光景。孔明大怒曰:“匹夫无礼太甚!岂欺吾无攻城之具耶?”随叫土人问曰:“陈仓城中,有多少人马?”土人告曰:“虽不知的数,约有三千人。”孔明笑曰:“量此小城,安能御我!休等他救兵到,火速攻之!”于是军中起百乘云梯,一乘上可立十数人,周围用木板遮护。军士各把短梯软索,听军中擂鼓,一齐上城。郝昭在敌楼上,望见蜀兵装起云梯,四面而来,即令三千军各执火箭,分布四面;待云梯近城,一齐射之。孔明只道城中无备,故大造云梯,令三军鼓噪呐喊而进;不期城上火箭齐发,云梯尽着,梯上军士多被烧死,城上矢石如雨,蜀兵皆退。孔明大怒曰:“汝烧吾云梯,吾却用冲车之法!”于是连夜安排下冲车。次日,又四面鼓嗓呐喊而进。郝昭急命运石凿眼,用葛绳穿定飞打,冲车皆被打折。孔明又令人运土填城壕,教廖化引三千锹钁军,从夜间掘地道,暗入城去。郝昭又于城中掘重壕横截之。如此昼夜相攻,二十余日,无计可破。

  何曾见过”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诸葛丞相在战场上被气得耍小性子?何曾见过”大智而近妖“的诸葛丞相打不下一个小城最后总结:无计可破?

  到后来郝昭病危我们丞相才有了可乘之机拿下陈仓的,就像丞相病危司马懿才翻身一样。由此可以说,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郝昭在智力上是胜过诸葛丞相的。

  7、孙权的谥号

  大皇帝

  这吊炸天的谥号比”朕就是这样汉子“还要高出一大截有木有!

  8、文鸯

  金庸人物武功排名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排第一的是《越女剑》里的阿青,上榜理由是唯一一位能抗衡一个军队的人物。

  《三国演义》里也有两位这样的,一位是赵云,一位就是文鸯:

  赵云就不多说了,抱着吃完奶的阿斗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护着借完东风的诸葛亮在周瑜的地盘儿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都玩儿似的。

  下面来看文鸯

  正斗间,魏兵大进,前后夹攻,鸯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鸯单人独马,冲开魏兵,望南而走。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一个人打一个军队,裸装典韦也试过,没成功;张飞在长坂坡也想试试,曹操没给他机会。9、翻云覆雨的女子们

  何太后

  袁绍妻刘夫人

  蔡夫人

  孙翊妻徐氏

  黄奎妾李春香

  郭女王

  (先列个目录)

  10、诸葛亮的猪队友马谡失街亭,魏延灭了丞相的灯这些就不说了。司马徽向刘备介绍诸葛亮时这么说的:“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就来看看诸葛丞相这几个闺蜜是怎么坑队友的吧:徐庶的老母被曹操抓起来了,徐庶辞别刘备找曹操,临走前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后来还不放心,又专门去找了诸葛亮一趟:

  孔明问其来意。庶曰:“庶本欲事刘豫州,奈老母为曹操所囚,驰书来召,只得舍之而往。临行时,将公荐与玄德。玄德即日将来奉谒,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幸甚!”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庶羞惭而退,上马趱程,赴许昌见母。这件事司马徽听说后摇头笑道:”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又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由此可见人家卧龙是等着你们团战打到一半再进场收人头的,结果你逼人家打先手,后面技能跟不上输出乏力能不输么。

  崔州平和石广元:

  艾仰天长叹曰:“我一时自逞其能,中姜维之计矣!”忽然西北角上一彪军杀入,艾见是魏兵,遂乘势杀出。救邓艾者,乃司马望也。比及救出邓艾时,祁山九寨,皆被蜀兵所夺。艾引败兵,退于渭水南下寨。艾谓望曰:“公何以知此阵法而救出我也?”望曰:“吾幼年游学于荆南,曾与崔州平、石广元为友,讲论此阵。今日姜维所变者,乃长蛇卷地阵也。若他处击之,必不可破。吾见其头在西北,故从西北击之,自破矣。”岳父大人黄承彦:

  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逊曰:“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逊问曰:“长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临去之时,曾分付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陆逊是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吴国唯一能挑起大梁的人物;邓艾在当时战局的主角。诸葛丞相呕心沥血为他们精心准备了大招,结果到头来被队友给救了。

  11、廖化说他活得久,丁奉不服

  12、曹氏父子三人与甄姬的故事

  曹丕纳甄姬时是这样子的:

  时操破冀州,丕随父在军中,先领随身军,径投袁绍家,下马拔剑而入。有一将当之曰:“丞相有命,诸人不许入绍府。”丕叱退,提剑入后堂。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不向前欲杀之。……却说曹丕见二妇人啼哭,拔剑欲斩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一妇人告曰:“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熙出镇幽州,甄氏不肯远行,故留于此。”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而。不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道按剑坐于堂上。

  ……操至绍府门下,问曰:“谁曾入此门来?”守将对曰:“世子在内。”操唤出责之。刘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就甄氏为世子执箕帚。”操教唤出甄氏拜于前。操视之曰:“真吾儿妇也!”遂令曹丕纳之。

  很明显曹操早就派人盯上甄姬了,被曹丕打了个措手不及,可以想到曹操说出“真吾儿妇也”时露出了怎样贪婪的目光,再想到曹操“好人妻”,不寒而栗。曹植和甄姬好像在《三国演义》里没提到,但一篇洋洋洒洒《洛神赋》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再想到之前曹丕曹植为了世子之位的勾心斗角(其实这部分的主角是杨修),以及后来曹丕逼曹植七步成诗等等情结,其中滋味绝对值得好好品味一番,清宫大戏有木有。最后感叹一句:可惜曹冲死得早啊!

  13、关羽的死

  诸葛丞相把荆州给关羽的时候就提到过:

  孔明设宴,交割印绶。云长双手来接。孔明擎着印曰:“这干系都在将军身上。”云长曰:“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欲待不与,其言已出。

  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后关公自己又说了一次:

  使者回见关公,具道吕蒙之语,并说:“荆州城中,君侯宝眷并诸将家属,俱各无恙,供给不缺。”公大怒曰:“此奸贼之计也!我生不能杀此贼,死必杀之,以雪吾恨!”喝退使者。

  后来还真是死了才杀的吕蒙。

  14、关羽从没跟赵云说过一句话

  玄德、关公俱下马相见,问其何由至此。云曰:“云自别使君,不想公孙瓒不听人言,以致兵败自焚,袁绍屡次招云,云想绍亦非用人之人,因此未往。后欲至徐州投使君,又闻徐州失守,云长已归曹操,使君又在袁绍处。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近闻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实。今幸得遇使君!”玄德大喜,诉说从前之事。关公亦诉前事。

  如果上面这句不算的话。

  关羽问到五虎上将的时候提过一句:

  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此外两人再无交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