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现在(十八岁)开始学诗词,变得很厉害要多久?
看到知乎上很多懂诗词的童靴。如果想在里面变得出类拔萃要多久, 需要怎样的努力?我大概懂平仄了。
学旧体诗七年了,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天赋不够,水平一般,但自认比最近很火的北大九儒还是要好上那么一点的。
首先要说,其实写旧体诗一点不难,它是有学习规律可循的。毕竟在古代,诗不只是抒发个人才华的文体,很多时候还起着交际的作用。古代读书人,都免不了彼此和诗;难道其中人人都有诗才吗?未必。所以古人作诗自有一套方法,即使天赋不够,好好练习,也能写出比较端正、上的了台面的诗来。
说说我是怎么从零开始的:
1.格律规则很简单,看看就会。建议最开始学写诗,尽量不要用坳救,容易犯错。积累一定经验再学活用坳救。
2.先学平水韵。买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合璧》,没事翻着看看。韵部不需死记硬背,不过要对平声的韵部比较熟悉。要重点掌握入声字。如果你会吴越闽粤湘赣地区方言,那就简单了;如果是北方方言区(包括西南地区)人士,需要特别记住一些“入派三声”(也就是化为平、上、去声)的字。入声千万不要搞错。
3.对平水韵有了整体的印象以后,推荐背《声律启蒙》。这书是教小孩子做对子的,大概唐朝就有了,积累了上千年的经验啊……书是按平水韵的平声韵部排列,一卷里面基本上把一个韵的常用字都用到了,你若能背诵,以后写诗要押韵时,韵脚就能顺手拈来。而且此书语言优美,朗朗上口,据说旧时有大学问家晚年还喜欢诵读。这书只是薄薄的小册子,很好背。背完以后可以继续背清代李渔仿作的《笠翁对韵》。一般来说出版社会把这两本合为一本来出。我用的是家里的旧藏书,对现在的版本不了解,就不推荐你版本了。
4.花1-2个月背完《声律启蒙》,你的语感应该出来了。这时候可以细读一下《唐诗三百首》。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儿童读物,我认识的人里面还没有谁能将《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的。我背了三年,背了忘,忘了背,还是只记得三成左右。这时应重点看律诗,尤其五律。读每一首的时候,想一下它用的什么韵。可以尝试标一下平仄,找找有没有坳救之类的。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复习格律知识,同时强化语感。
5.有了这些准备工作以后,可以尝试练习作诗。体裁上,最开始应从五律着手(绝句看着简单,实际很考验水平,不建议一开始就尝试);题材上,写咏物最容易。可以自己给自己出题目,譬如写某种花,写鸟,写山水之类。任何题材写作技巧的练习,都是从命题作文开始的。练好技巧,再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会顺手得多。
6.练笔的时候,可以找几个诗词爱好者跟你一起和韵。你和我的,我和你的,有来有往,既促进感情,也可一起提高。身边找不到人,可以上天涯的“诗词比兴”版块。不要瞧不起天涯,版上牛人还是很多的,有些网友的诗至少比近年的老干体、教授体好。
7.只读一两本童蒙读物绝对是不够的,你在开始写诗的时候,会觉得出口就俗,找不到词使用。没关系,还记得《诗韵合璧》吗?拿出来多翻翻,每一个字下面都列了好些典故供你使用,不知道用什么词好的时候就查查吧。还可入手一套《瀛奎律髓》,这本书搜罗了唐宋诸多诗作,按题材分门别类。无论你想写什么题材,都可以先查查古人是怎么写的,然后模仿一下。
8.到这个地步,你基本上可以拼凑出一首完整的、用词古雅的诗了。但注意,只是拼凑,还不是真的创作。如果你不满足于此,想要达到“厉害”,那惟有一条途径:多读书并且多观察生活。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才能学有所成。很多人只知道李白是天才,却不知道李白少时读书,曾三拟《文选》——也就是说将《文选》默写(或仿作)了三次。《文选》是什么概念呢?我这有一套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共六册,两千六百多页……唐人说:《文选》烂,秀才半。读完这么一部浩瀚的文集,才只算得上半个秀才。可见要达到“厉害”的程度,那是路漫漫其修远。
9.不过也别吓着了,古人真正读了这么多书的也只是少数。像《文选》这种大部头,今人底子太薄弱,大多是一下啃不动的,我觉得你可以缓一缓再读。想厚积薄发,先读《诗经》《楚辞》《庄子》。一定要精读,用中华书局古代文学基本丛书、新编诸子集成的版本。达到熟悉的程度,可能需要2年。相信我,你读完这三部典籍,会达到崭新的高度。但如果你连这个也懒得看,那就好好读《杜诗详注》吧。学律诗还是学老杜比较靠谱,而且杜诗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各种风格、题材几乎都有。用学语文课文、读GRE阅读的工夫来吃透这部书,你的境界就和众人不一样了。
不知题主的“厉害”是什么程度。如果只是能在小伙伴中图个乐子,到第5步就足以让他们膜拜你了,大概耗时2个月;如果要超过北大某些教授,走到第7步,勤翻书就好,一年可速成;如果要达到解放前受过旧学教育的普通少年人水平,那还需努力个八年十年的;至于像近代郁达夫这样的诗人,我们读书太少,此生已无缘望其项背;更不要提唐宋有名的厉害人物了。没办法,输在起跑线上,将来只能抓紧教育下一代了。
希望能帮到你!